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57207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2015年题组1(2015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2014年题组2(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

2、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 C D3(201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 C D4(2014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图6A

3、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5(2014上海单科30)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 B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题组6(2013山东基能30)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

4、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2012年题组7(2012江苏单科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011年题组8(2011上海单科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5、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9(2011上海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中美建交 粉碎“四人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2010年题组(备注:无)2009年题组10(2009四川文综18)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

6、推行改革开放政策11(2009江苏历史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高考资网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源A BC D高考资源网2008年题组12.(2008山东基能4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3(20

7、08宁夏文综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2007年题组14(2007广东历史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二、非选择题1(2014广东文综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2(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第

9、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3(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

11、步。(4分)4(2012广东文综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问题:(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5(2011上海文综3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 以推行 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

12、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 ”,改革开放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6(2009全国文综一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

13、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l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l0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