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57176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高考训练题组(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组教学设计主备人:李琳备课组长:李琳 一、内容与解析内容:高考考查内容主要有:诗、词、曲,主要考查意象、意境、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因此,学生要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解析: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因此要多教学生一些鉴赏的技巧并采用答题模式答题。二、目标及解析目标:1、学会必要的鉴赏知识和答题技巧;2、在必要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会用答题模式答题。解析:鉴赏评价,就是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评说。它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的最高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

2、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一起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故在学习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逻辑来安排复习内容。三、问题诊断及分析由于诗歌鉴赏难度大,比较抽象,知识复杂,综合性强,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吃力,主要问题表现为:对诗歌大意缺乏比较深的理解;缺乏必要的方法;难以弄清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等等。所以我们在复习和训练时不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求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四、教学流程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古诗鉴赏题的问答模式n 分析意境型n 分析技巧型n 炼字型(一)、分

3、 析 意 境 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整理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4、比如光答“表达了整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

5、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此诗营造了怎样

6、的意境?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首先思考“诗歌写了什么”:此诗描写了深秋月夜的景象。夜深了,凉气阵阵袭人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夜越来越凉,露水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滴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萤火虫闪着点点微光,竹林外水边栖宿的鸟儿互相呼唤着。什么事都被战乱葬送了,清冷的秋夜就这样在我徒然的悲哀中过去了。(第1步完成)然后作答:这是一幅幽清冷寂的深秋月夜图,(第2步完成)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第3步完成)(二)、分 析 技 巧 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 巧(表现手法)。 (2)诗人

7、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福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

8、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案】(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出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 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梯,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

9、境的情景。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江西)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三)、炼 字 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 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

10、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

11、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4福建)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6分)(03全国)过香积诗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古人很重“炼”字,尤其是动词,“咽”、“冷”是第三联中的两个动词,营造了一种意境,与全诗是相一致的。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

13、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年辽宁卷)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整理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了解前文

14、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整理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一)、了解这类题目的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这一部分的答题要根据所问回答,有几个问要答出几点来。答题模式:1、问题:这首诗有人这样评价,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回答:第一步先要回答同不同意,第二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自己的观点正确性。2、问题:请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首先回答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回答具体思想感情的类别。当然还有其他的问法。(二)、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

15、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浙江)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4全国1)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