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57082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近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新陈代谢,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为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因为它们单独存在时,不能完成生命活动)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而无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如

2、大肠杆菌,草履虫等)的细胞水平也就是个体水平. 同一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池塘中,一只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些草履虫共同构成一个种群,这些草履虫与其他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群落,一个池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生殖细胞;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由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引起的,T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力下降,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7.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程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 (低

3、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装片移动规律:看到物像偏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提高亮度的措施:调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8.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特点: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前者没有核膜); 如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蓝藻(如发菜,颤藻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糖类和蛋白质);(支原体:最小的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 原核生物的拟核不同于真核生物

4、细胞核的特点是: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10.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11.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1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含叶绿体) 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型生物,但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产者(硝化细菌),消费者(根瘤菌),分解者(圆褐固氮菌) 13.病毒,蓝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遗传物质. 病毒(如噬菌体)与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无细胞结构. 酵母菌与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核膜(或有成形的细胞核) 14.细胞有着相

5、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有关的核物质. 15.细胞学说的创立者:19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2.大量元素:C,H,O,N,P,S,K,Ca,

6、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需要量很少) 基本元素:C(也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主要元素:C,H,O,N,P,S(6种,占生物体总量的97%以上) 矿质元素:N,P,S,K,Ca,Mg,Fe,Mn,B,Zn,Cu,Mo,Cl,Ni(14种) (糖类:C,H,O;脂肪:C,H,O;血红蛋白:C,H,O,N,Fe;叶绿素:C,H,O,N,Mg;甲状腺激素:C,H,O,N,I;核酸:C,H,O,N,P;ATP:C,H,O,N,P;纤维素:C,H,O) 3.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4.

7、C,H,O,N四种元素含量比较:鲜重:OCHN;干重:CONH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7.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Cu2O)砖红色沉淀(条件是水浴加热) 脂肪+苏丹橘黄色(或脂肪+苏丹红色)(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洗去浮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不需加热;若反应后颜色不为紫色,而为蓝色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的CuSO4溶液过多,生成大量的Cu(OH)2遮盖所产生的紫色

8、) 8.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必须将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0.05g/ml的CuSO4)先等量混匀后使用;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向蛋白质中加甲液(0.1g/ml的NaOH),混匀后再加乙液(0.01g/ml的CuSO4) 9.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中要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脂肪的鉴定. 10.还原糖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含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蛋白质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植物常用大豆种子,动物常用鸡蛋蛋白(若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 1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

9、,N;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结构通式: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肽键:-CO-NH-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数m 形成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个数失去的水分子数18 (多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场所:内质网) 1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不能在人体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即

10、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合成的氨基酸). 13.不能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必需氨基酸的原因:细胞中缺少合成这些必需氨基酸的中间产物. 14.蛋白质的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如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载体蛋白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免疫作用,如抗体. 1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6.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约占细胞干重的50%;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如脂肪组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17

1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8.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种类:分为DNA和RNA;作用: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9.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一分子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脱氧核苷酸(4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20.观

12、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载玻片上滴0.9%的NaCl溶液的作用: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水解时用到8%的盐酸的作用: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是为了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 实验结果: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说明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广,说明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21.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2.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RNA主要分布

13、在细胞质中,少量在细胞核中; 原核细胞中的DNA位于拟核和质粒上. 23.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所含五碳糖不同(DNA:脱氧核糖;RNA:核糖), 碱基不同(DNA:A,T,C,G;RNA:A,U,C,G) 24.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有2种,核苷酸8种,含氮碱基5种; HIV,SARS病毒中核酸有1种,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4种. 25.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等;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二糖:乳糖;动物多糖:糖原. (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26.生物体内

14、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直接能源物质:ATP;最终能源物质:太阳光能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脂肪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不能作能源物质) 27.医生常给病人点滴葡萄糖液,主要是给病人提供营养,增加能量. 28.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动物皮下的脂肪层起到保护的作用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构成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 胆固醇是构成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5、,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9.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的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4.5%) 自由水(占全部水的95.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的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等 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 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30.无机盐的作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钙盐含量太低会发生抽搐现象)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这种变化是由于缺少了碳酸钙,这对应无机盐的作用之一是: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