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决策能力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57014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的决策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长的决策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长的决策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长的决策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长的决策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长的决策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的决策能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长的决策能力导读:本文是关于校长的决策能力,希望能帮助到您!为什么首先要论述校长的决策能力呢?原因有两条:一条是 决策管理者特有的职能,因为被管理者无须决策,只要照决策者 的决定执行,或者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就行;另一条是今后我国自 主办学的权限肯定要扩大,加之以校长负责制,所以需要由校长 来进行决策的问题肯定会多起来的。决策之前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深思熟虑、民主参与;决策 之后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奖惩。决策是一个 极为关键的环节。决策失误,既说明决策之前出了问题,也可断 定决策之后的事情不会干好。决策得当,常人也办不平常的事。(一)决策的条件要实现决策条件,要界定一下校长决策的

2、含义。因为,校长 的决策就是对学校全局性的、有关战略性利益亦即学校的长远利 益问题,在有所取舍、承担一定风险的、对不同方案的比较中进 行一种自主选择的管理活动。决策活动的核心在于选择。下面, 我根据我界定的校长决策的含义对其条件进行阐述。1. 形成问题这个“问题”是广义的问题。一个事件、一个矛盾、一个工 程、一个机遇、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项制度都可称为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暂时为隐性的,校长觉察到了,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或者少数人认识到了,比如说在办学过程中,某一两个似乎是孤 立的事例,但却反映着一种趋势。这个问题,可能是迫不及待要 解决的,比如,马上要开学,学生

3、人数骤然增加,要不要实行二 部制上课的问题;也可能是还可以缓办的问题。但有一条,这个 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有决策的意义。如果说构不成问 题,又无须解决,就更谈不上决策了。2. 全局性的问题校长要决策的问题,应该是全局性的问题。所谓校长要办该 办的事,就是指这个含义。学校里的问题多得很,几乎天天都有 问题要解决。比如,某个教师突然病倒了,需要有人去代课,某 个班某节课上师生冲突起来了,某个学生从学校出走了,没有回 家,以至总务处购进一批粉笔都是劣质产品等等,这些问题是需 要解决的,甚至是迫不及待的,但未必是全校性的问题,应该按 规章办事,或由部门负责人去想办法,决策一下,当然有的可能 要

4、通过校长去协调,或者只需要把问题及处理结果报告校长就可 以了。校长需要决策哪一类问题呢?比如,学校的高中部分是继续 办高中文化班呢?还是改制办职业高中?还是到了高三年级进行 分流?这需要校长来决策。再比如,学校的副校长退休了,是从 年轻的主任中选拔一个呢?还是从外校调入一个?如果从本校教 师中选拔,选甲好呢?还是选乙好?这是校长要来决策的。又比 如,上级改造基础薄弱校,拨下来一笔专款,是盖一个实验楼呢? 还是盖一个图书馆?还是修缮装修现有的教学楼?这是校长要决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策的。所以说,有的问题还要分析这个问题是不是全局性的问题, 一旦判断认为是一个全局性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

5、进入了校长认 真思考的范围,也就开始进入决策的酝酿之中了。3. 具有战略性利益的问题学校中有的问题可能是全局性的,但不一定具有战略意义, 小到突然停电或者报时的电铃系统坏了,大到流行性感冒影响到 多数班正常上课。这些问题虽都影响全局,但毕竟是一个暂时的、 突然出现的、不会长期起作用的问题。这类问题,校长可能要出 面,要出主意,甚至要做出某种决定,但不能称之为决策。什么问题是具有战略性利益的问题呢?那就是要改变学校某 一方面的礼貌,或者打开某种局面,或者做出的决策会在三五年 之内起到作用,这就属于具有战略利益的问题了。比如,学校的 外语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问题,学校决定要 解决这

6、个问题,是花一笔钱建造一个语音教室呢?还是花一笔钱 把外语教师都送出去培训呢?还是在双休日把学生叫回到学校里 来,付给教师加班费呢?或者花一笔钱,开辟一个外语阅览室, 让学生增加阅读机会,提高学习外语积极性呢?总之,只有一笔 钱,干了这个就别干那个。另外,如果现在学校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及水平, 在学校里成立一个与教务处平行的科研室问题,这个问题牵扯到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学校编制问题、人员配备问题、处室职责 及隶属关系问题,这既是全局的,也是具有战略性利益的问题。4. 有所取舍的问题如果出现了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只有 利,没有弊;一个是只有弊,没有利。那就无须解决了

7、,采用前 者就行了。在决策时,往往遇到的是两难问题,必须权衡利弊, 当然人们往往总想出个万全之策,双方的利全占,双方的弊全免, 但事实中是不可能,折衷方案,往往是最容易的,也可能是最无 效的。比如,学校实行结构工资制或奖励工资制,或者住房问题 上,往往是向青年教师的倾斜,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老教师积极性。 老教师说:“辛苦了一辈子,结果好事还让年青人占了,他们来日 方长,有的是机会”。向老教倾斜吧,年轻的有意见,会说:“我 们正在干事的年龄,应该照顾我们”。有的甚至以跳槽、下海相威 胁,年青教师不稳定也不成。如果一折衷,又是平均主义,什么 作用也不起,两头不说你好。所以决策时,必然要取此舍彼,或

8、者舍此取彼。利弊关系摆出来,使大家看清楚,让大家对最后的 方案的认可。5. 有一定风险的问题如果没有风险,也不存在决策。决策时不可能把周围的一切 问题都弄清楚,尤其对事情结果的成败不可能有十分的把握。决 策只有在许多不定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如果是只有一种发生的 可能性,也就是完全确定性的问题,那就无所谓决策了。比如, 看见房子失火,后果是明确的,无须决策,组织救火就是了。组 织施工就不一样了,天气预报是50%降雨概率,如果估计是晴天, 把工人请来了,结果是下雨了,非但不能施工,还要支付一天的 工资;如果估计是雨天,不叫工人来,结果没有下雨,延误了一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天的工期,也是

9、损失。由于有了不确定因素在起作用,如何决策 都可能有风险的,决策后的风险,必须由决策者承担。再举一个学校的决策案例:北京海淀区某中学率先提出国有 民办的体制。三年后,也就是今年开始,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拨款, 换来一个办学“五自主”的政策。这就有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学 校的质量、声誉下降了,没有这么多的自费上学的学生怎么办? 自费生的生源被私立学校抢走了怎么办?等等,一切可能都会发 生的。这说明,决策成功的同时,必须伴随着风险的承担。因此, 决策时就有争取最大利益的乐观性原则,也有避免最大损失的悲 观性原则。6. 自主选择的问题如果是不允许选择,方案是唯一的,那么就不存在着决策。 比如,学校中的必修

10、课程,就不存在校长决策的问题。因为教学 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都由国家规定好了,没有 可选择的余地,那就照办,不必讨论决策。要决策的问题,就是 要自己拿主意的问题,必须要有选择的方案,所以决策的本质就 在于选择。比如一个机遇到来了,干还是不干,是选择。诸葛亮 治蜀,是宽还是严,也是选择。邻国间的纠纷是打还是和,是选 择。没有可选择余地的决策是最糟糕的决策。决策之后,必须要 化为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使现状有所变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例,继续实行阶级斗争为纲,还是 全党、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决策。决策之后,就提出到 本世纪末“翻两番”,这就是目标。每五年制定一个国民经济

11、发展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的计划,每年又制定一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这是行动。 20年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结 果。这是一个最典型、最成功、最完整的决策典范。(二)决策的方法决策的方法,也称之为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步骤。大体上应 分十个环节。但要说明一下这些环节,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这要 因事而定;这些环节,未必都是一个进行完毕,另一个才开始的, 常常是混合进行的。比如说,一般是从提出确定问题开始,最后 以实施执行计划结束,不可能在一开始时,毫不去思考执行计划 环节。如果说,在开始酝酿方案时,就明确的预见到了,在执行 中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何必在前面的

12、过程中去费如此多的 气力呢?为了表述方便起见,一个一个来论述,但决不可像物理、 化学实验一样,完成一步才可做下一步。1. 提出问题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这并不重要。是校长发现的?是校长想 出来的?还是上级交给的?还是下属提出来的?这也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决策性的问题?是不 是应该由校长来决策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而且 要由校长来决定的。校长如何决定呢?那就应该按决策的条件来 衡量,来判断。确实是一个学校全局性的,影响学校长远利益的, 有所取又必有所舍的,冒着一定风险的,可有不同方案加以选择 的问题。那么就要由校长亲自主持这个问题的决策。2. 收集材料这是一

13、个很关键的步骤,要把与此问题的一切有关信息,最 大可能地收集到。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学校周围社会环 境提供的种种条件,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与此相 关的信息。就是在某方案中,可能使哪些人得利,另外的方案可 能使哪些人受益等都要了解到。决策过程中,预见性是很主要的, “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在收集信息时特别重要,一个问题 的解决,一定与许多相关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可 能是促进的、制约的、赞同的、反对的。作为校长,一定要对影 响这个问题的决策的各方面因素都预见到,并把一切信息收集到, 正像前面系统科学里讲到的,有了信息就增加了确定性,减少了 不定性。在决策的过程中,

14、不定性的因素越少,决策成功的把握 就越大,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收集材料,掌握信息,就是 一个“知”的过程。在不知或不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仓促决策,只 能是盲目的决策,错误的决策。所谓科学决策的一个很重要的标 志,就应该是在占据了尽可能占据的大量的、可靠的材料之上所 进行的决策。3. 确立依据科学决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决策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 上。决策时,对各种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论证其可行性、可靠 性、可行性。论证的基础,除了前边讲的大量信息之外,就是理 论依据、法律依据、实验依据、历史依据、趋势分析依据、人心 依据。当然依据与信息不能截然分开。比如,学校决策盖一个楼, 设计结果,超过了当

15、地规划部门的规定高度,结果是一切前期投入,全部付之东流。4. 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是当今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甚至是管理成败 的关键。民主管理表现在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民主参与决策,只 有在决策之中,才真正提供一个产生主人翁感的真实环境和条件。 也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的成功。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界,也十分重视民主参与决策过程,美国 的弗隆和耶顿,根据决策的问题性质,研究出民主参与决策的模 式供管理人员参考。表中的A为一类,个人决策类;C为一类,小 群体参与类;G类,为整体决策类。群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模式参与程度类型代号说明无AI管理人员独自做出决策。单独AII管理人员向下级了解情况,但独自决策,

16、可能告诉也可能不 告诉下级是什么问题。协商CI管理人员把问题向下级交底,向他们了解情况,也征求他们 的意见。召集只有少数人参加的小会,但不召集全体会议,然后 管理人员离开大家,单独去做出决策。群体CII管理人员和他的下级,作为一个群体,一起来开会讨论问题, 不过仍由管理人员最后决策。高G管理人员和他的部下们一起开会,讨论问题,由群体作为一 个整体来制定决策这个表上所列的模式,不是说哪一个比哪一个优,要看问题 的性质。比如,关于一个学校发展规划,全体教职工利益的问题, 那当然是G类好,但是比如有关人事变化、商业机密(如产品转 向),就不能全体人员来讨论。作为学校,一般重大问题还是民主参与程度越高越好。优点 有这样几个。 增加透明度。从问题提出开始,就容易在讨论中取得共识, 这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 集思广益。大家在讨论中会提供出很多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