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题讲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56765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题讲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题讲座说明: 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 , 学习报告不少 于 1500 字 , 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参考题目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1.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2.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3.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如何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 特点?2.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你认为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进 行教育?三、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石艳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赵刚五、当

2、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孙立权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学习报告-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所谓倦怠 ,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 , 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 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 , 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 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首先, 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 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 . 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 身心反应 :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 , 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 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

3、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 ; 而如 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 , 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其次.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 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 , 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 觉。此外 , 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 ,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 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 (学生)为“物” ,而不是“人” ,倾向于采 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 评价. 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 ,丧失工作成就感 ,以消 极的态度

4、来评价自己 , 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1. 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 ,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 , 无法突破, 则导 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 , 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 ,进而 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2. 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 ,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 ,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 , 采 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 , 却又觉得不应该 , 因 此产生负罪感。3. 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 , 表

5、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 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交往障碍 ,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 却又无力自拔。4. 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 , 如精力缺乏 ,容易疲劳 ,身体虚弱, 对疾病抵抗力减弱 ,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 , 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 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5. 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 .感到无聊、空虚 ,甚 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6. 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 , 以致经常迟到、请假 , 中断工作 , 即使身在 教学岗位上, 也往往心不在焉 ,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社会变迁的影响。

6、随着社会的变迁 , 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 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 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 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 发展。此外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 冲击。2. 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 ,增加了教师的 工作压力 ,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 , 价值日趋多元化 , 学校、 家长、学生 , 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 ,在多方的期望之下 . 教师的工 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 ,教师为了强调其专

7、业性 , 增强大众的信心 , 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 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 , 他们不去认识自己 的倦怠 , 相反却加以否认 , 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3. 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 , 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 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 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 , 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 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 , 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 也使得整个学 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 , 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 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 , 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 ,

8、 抱怨学校领导 过于缺乏同情心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无效能, 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 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 ,不关心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 ,由于教师本身的 进修渠道非常有限 .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 , 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 , 久而久之 , 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 . 进而产生倦怠。4. 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 ,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 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 . 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 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 , 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 存有某种人格特征 ,如怯懦、自

9、卑、孤僻、狭隘等 ,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 , 该类特征 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 , 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 A 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 A 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 意识浓厚 ,动作行为急躁、紧迫 .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 ,具有 A型个体特征 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 , 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产生心理紧张反应。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教师要认识自我 , 加强个性修养。心 理学研究发现, 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 , 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 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 , 既不狂妄

10、自大 , 也不过分自卑 , 从而改进自己的 态度与行为 , 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注意扬长避短 ,克服不足。教师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 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 , 同时也是繁重的 , 生 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全心投入教育事业 ,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 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善于调节心理状态 , 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 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 , 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 , 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 兴趣, 乐于合群 ,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

11、体活动 , 与学生、同事、领导和 家长友好交往 , 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学校的帮助。首先 , 改革学校教育评价 体系,明确评价目的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 ,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 在教师中形成高昂 的士气, 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 , 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 , 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 ,改进学校管理方式 , 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 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 ,改善工作条件 ,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 , 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 , 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 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 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 , 较直接 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 , 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 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 ,认可他们的劳动 , 提高教师 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 , 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 的心理问题时 , 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