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5653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金塔县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 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758,-9855,,北纬3947,-4030,0保护区区域总面积163404公顷, 其中:核心区32697公顷,缓冲区63603公顷,实验区67104公顷。金塔县沙枣园子自然保 护区,是根据国家、省、市的指示精神而区划建设的,区划是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技术监督 局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 法、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省林业厅关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划报告编制提纲的 通知,也是在原沙枣园子管护站的基础上建设的。该地带地处荒漠,分布

2、有沙区典型的旱 生、超旱生沙生植物,多年来的管护,为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 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地理位置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酒泉市东北部,距酒泉卫星发射基地80公里。东 邻高台县、阿拉善右旗,西与玉门相毗连,南和酒泉市、嘉峪关市接壤,北与内蒙古为邻。 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位于金塔县西南角,西起玉门市花海与金塔县交界处的芦草井、疙瘩井、 土地庙;南至与嘉峪关、酒泉市相邻的夹山北坡;东从马路山向北至独沙窝,向东南经秃山 头井、沙枣树井、马莲井、白水泉至拦河湾;北沿总干渠、共青渠到西头坪,经张家墩、前 进至晨光、西移、西红以西的大碱岗滩,经生地湾农场东、南、西界,沿板

3、滩井、木头井、 盆坑大山以南的广阔地区。二、自然概况(一)地质地貌金塔县地处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由于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严重,山地岩石与 山麓砾石裸露,形成岩漠”与“砾石”景观,境内东部和西部为戈壁荒漠所毗邻,南有夹山褶 皱地带低山丘陵,北部系山峦起伏,丘陵破碎的马鬃山台地所阻构成盆地比缘的屏障。保护 区在中部地势平坦的花金盆地,呈南高北低,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海拔1100米-1300米之 间。(二)水文金塔县地处讨赖河(北大河)和黑河中游下段地区,是本县灌溉的主要水源,均发源于 祁连山。黑河是本县的第一大河,由高台县正义峡流入县境,纵穿鼎新绿洲,经白墩子东梁 出境入内蒙额济纳旗,在县境

4、120余公里,是本县鼎新绿洲引水灌溉的唯一水源;北大河系 黑河水系一大支流,由鸳鸯峡入境,流经我县鸳鸯灌区在营盘附近汇入黑河,是金塔绿洲的 主要水源。两河泾流量随季节变化大,且受上游灌区用水的严重制约。五十年代北大河平均 泾流量4.1亿立方米,八十年代减少为3亿立方米,黑河泾流量丰水年为10.4亿立方米,枯 水年为9.8亿立方米,干旱年为9.1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储水量每年5.39亿立方米,可开 采系数0.5,由于地表水年、季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因此,干旱缺水是本县农业发展的 重要制约因素。自然保护区位于金塔绿洲(鸳鸯灌区)外围西面,植被的生长需水主要是地 下水和自然降水。(三)土壤自然保护

5、区地处绿洲,地势平坦,多属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石质土、 灌淤土、潮土、风沙土、粗骨土等9个土类。(四)气象气候本保护区属温带干旱气候,平均气温8C年极端最高气温38G39.3C年极端最低气 温29G30.4C 10C的有效积温3249G 年日照时数3193小时,无霜期133天-141天,全 年平均地面温度10.5C,最大冻土厚度141厘米,年平均降水量60毫米,年均自然植被蒸 发量2567毫米,大于降水量的45倍,全年平均风速3米/秒,大风日数32天。日照充足, 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风沙严重,冬季严寒期较长,夏季炎热期较短,春 季干旱多风,秋季冷凉多雨,是本县的基本

6、特征。三、社会经济概况自然保护区位于金塔鸳鸯灌区外围,除护林站及绿洲边缘少量的放牧活动外,核心区和 缓冲区没有居民住房和其它活动。自然保护区是对遏制风沙,治理沙害,保护绿洲安全,确 保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一)社会经济状况及经济活动自然保护区周边有3个乡镇,2个农林场站,26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37 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3%,其中:农业人口 3.3万人,现有耕地9.7万亩,作物主要以小麦、玉 米、棉花、甜菜、籽瓜为主,粮食总产达81730吨。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0139.6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4324元。有大牲畜1.5万头(只),羊只18万

7、只。酒钢公司黑鹰山公路及正 在修建的嘉蒙铁路南北横穿保护区,因地势平坦,自然形成的机械车辆便道四通八达,架设 无线电话十分便利,这既给自然保护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 力度,保护植被安全的难点。(二)现有机构及基础设施建立的沙枣园子省级自然保护区,从1983年至今已先后分别建立起了沙枣园子和解放 村2个管护站,现有职工8人,修建砖土木结构管理用房800平方米,新打饮水机井2眼, 林木灌溉机井3眼,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3公里,架设风力发电机1台,配套三轮、四轮农 用车2辆。同时,多年来为加大管护力度,周边乡镇各乡村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管护 植被的村规民约和优惠政策,在风

8、沙沿线设立管护点83个,固定管护人员162人,强化了 保护区林木植被管护工作。(三)附近主要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北部山地,分布有煤、铁、钢、锌、铅、芒销、萤石、金等矿藏,现有煤矿、 芒销矿、金矿等矿山企业。四、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植被区,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植被特点,将保护区 内植被划分为四大类型。1、风蚀地荒漠植被:位于沙枣园子树窝井以南老河床到牛角尖井 至护林站,主要分布胡杨次生林,面积2259公顷,花棒固沙林,面积11333公顷。伴生沙 拐枣、白刺、沙蒿、红砂等,覆盖度在30%-35%左右。2、砂质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以 柽柳、白刺、梭梭、半固定沙地为主,分布在沙枣园

9、子井以西,白水泉沙系地区的绿洲边缘 及大碱岗地带,面积17513公顷,伴生骆驼刺、胖姑娘、芦苇、甘草等,覆盖度20-60%。3、 石质砾质小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主要以红砂、白刺为主,分布在沙枣园子牛角尖以南至 夹山、西铅炉子、盆坑、鄂博庙、尖泉子以南的戈壁滩,红砂面积21400公顷,白刺面积 19294公顷,伴生芦苇、骆驼刺、胖姑娘等,盖度20-35%。4、草甸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 白水泉绿洲边缘固定、半固定沙丘外围至戈壁滩之间的低洼地带,以芦苇为主,面积38750 公顷,伴生甘草、沙蒿、白刺、罗布麻、盐瓜瓜等,覆盖度在40-60%之间。(二)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均以旱生、超

10、旱生型态存在,共27科64种。其中属国 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即:绵刺、裸果木;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6种,即:胡杨、沙生柽 柳、梭梭、麻黄、甘草、苁蓉;其它有花棒、沙枣、红砂、白刺、沙拐枣、罗布麻、锁阳、 芦苇、盐瓜瓜、碱蓬、沙蓬、苦豆子、骆驼刺、泡泡刺、骆驼蓬、田旋花、牵牛花、车前、 艾蒿、苍耳、苦蒿、蒲公英、画眉草、芨芨草、狗尾草、沙葱、胖姑娘等。优势种主要有沙 生柽柳、花棒、胡杨、白刺、梭梭、沙拐枣、红砂等。(三)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现有林地面积2667公顷,疏林地面积4816公顷,灌木林地69132公顷,未 成林地612公顷,宜林地面积30428公顷,苗圃地面积30公顷。(四)野生动物资源

11、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14目27科44种,主要有野兔、野鸡、狐 狸、天鹅、夜鹰、白鹤刺猬、苍鹰、沙鸡、金雕、荒漠猫、鹅喉羚、蓝乌鸡、水獭、雉、红 隼、白头鹞、麻雀、喜鹊等。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种,二类保护动物3种,三类保护 动10种。五、保护对象(一)主要保护对象沙枣园子省级自然保护区以胡杨、柽柳、花棒、梭梭等天然荒漠林木和黄羊、天鹅、夜 鹰等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其中:胡杨2667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7%; 柽柳4533公顷,占6.3%;梭梭2933公顷,占4.1%;花棒11333公顷,占15.8%;白刺28200公顷, 占39.4%;红砂及其它22133公

12、顷,占30.7%;10-20只黄羊群落时常出现。(二)保护理由1、保护荒漠生态系统据历史记载,沙枣园子地区曾是森林茂盛的地带,但由于历史变 迁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现存大片胡杨、柽柳、梭梭等天然林地,在大气逐年干旱的严酷条件 下,以超旱生形态存在,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是本地周边生态系统的基础物种,维持着荒漠 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2、保护荒漠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存在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 种类共27科64种,其中属国家保护植物2种,三级保护植物6种;野生动物共有14目27 科44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种,二类保护动物3种,三类保护动物10种。其生态系统 生存的各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在干旱荒漠的沙

13、区是十分珍贵的生物资源。3、保护荒漠 自然区域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地处金塔县西部风沙地带,是一道天然屏障,其生态系统对 保护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保护意义。4、 保护完整的自然性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在多年的保护下,基本得到了恢复,促 进了良性循环。保护区南北外围形成山地岩石与山麓砾石裸露的“岩漠”景观,保护区内部有 形如城堡的胡杨次生林和风蚀残丘地景观奇特,保护其完整性,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 循环。(三)保护措施及策略1、为保证保护区野生物种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护自然荒漠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物 种的多样性,必须落实依法监督的管理措施,使保护

14、区的建设得到法律保障。2、对现有的 天然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掌握其分布、种群数、党 演替动态、开发利用等规律,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把保护物种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对物种的生产潜力、负载能力及其不同的经营措施和人为干扰下 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预报,为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3、保护区建设是一项长 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因此,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有长远规划, 及时了解掌握生物资源的消长变化和发展趋势,按照“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 续利用”的保护方针,制定出一个宏观兼顾,远近结合的战略性、统一性的保护规

15、划,加强 保护区建设指导工作。4、保护是为了利用,是在保证资源能持续下去的基础上,通过开发 达到满足人类需求的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荒漠生物种资源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是管 理人类对保护物资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使荒漠生态系统得到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六、保护区概况(一)保护区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保护原则。2、坚持把保护与科研、 监测、旅游和教育本结合的原则。3、坚持把保护区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自我发展与重点扶持并举的原则。5、坚持遵循自然规律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原则。 6、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二)保护区依据1

16、、行政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2、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种的多样性。3、自然 面貌保护及管理的有效性。4、科学研究的重要性。5、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等。(三)保护区概况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共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依据是在二类调查、 沙漠化普查的基础上,实地考察调研,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重点,依据当地实际,充分考 虑保护的沙区荒漠动植物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及发展的空间,科学保护的方便性,自然 环境条件特点、人为干预程度、保护区面积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的。沙枣园子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163404公顷,其中:有林地2667公顷,疏林地4816公顷,灌木林地69132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612公顷,无林地86147公顷(宜林地30428公顷),苗圃地30公顷。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