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传质试题题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56361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传质试题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热传质试题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热传质试题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热传质试题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热传质试题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热传质试题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传质试题题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传热与传质习题库目录一、传热(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二、传质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答案 模块二热量传递(一)选择题1. 导热系数的单位为()。A、W/(m C);B、W/(m2 C);C、W/(kg C);D、W/(S C)。2. 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是因为()。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C、增强了自然对流;D、产生了导热。3. 有一种30C流体需加热到80C,下列三种热流体的热量都能满足要求,应选()有利于节能。A、4

2、00C的蒸汽;B、300C的蒸汽;C、200C的蒸汽;D、150C的热流体。4. 工业生产中,沸腾传热应设法保持在()。A、自然对流区;B、核状沸腾区;C、膜状沸腾区;D、过渡区。5. 用120C的饱和蒸汽加热原油,换热后蒸汽冷凝成同温度的冷凝水,此时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之间的关系为(t)并流 () ( t)逆流。m并流m逆流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定6. 物质导热系数的顺序是()。A、金属一般固体液体气体;B、金属液体一般固体气体;C、金属气体液体一般固体;D、金属液体气体一般固体。7. 下列四种不同的对流给热过程:空气自然对流ai,空气强制对流a2 (流速为3m/s),水强制 对

3、流a3 (流速为3 m/s),水蒸汽冷凝a4a值的大小关系为()。A、a a a a ; B、a a a a ;C、a a a a ; D、a a a a34124321421332148. 换热器中冷物料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有原因多个,除了()。A、冷物料流量下降;B、热物料流量下降;C、热物料进口温度升高;D、冷物料进口温度升咼9. 用120C的饱和水蒸汽加热常温空气。蒸汽的冷凝膜系数约为2000W/(m2 K),空气的膜系数约 为60W/(m2 K),其过程的传热系数K及传热面壁温接近于()。A、2000W/(m2 K) , 120C;B、2000W/(m2 K) , 40C;C、6

4、0W/(m2 K) , 120C;D、60W/(m2 K) , 40C。10. 双层平壁定态热传导,两层壁厚相同,各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和入2,其对应的温度差为 -和&,若t1 J则入1和入2的关系为()。A、入,入/B、入/入C、X二入2;D、无法确定。11. 水在无相变时在圆形管内强制湍流,对流传热系数.为21000W/ (m2. C)若将水的流量增加1i倍,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为()。iA、2000;B、1741 ;C、不变;D、500。12. 有一套管换热器,环隙中有。C的蒸气冷凝,管内的空气从20C被加热到50C,管壁温度应接 近()。A、20C;B、50C;C、C;D、C。13. 套

5、管冷凝器的内管走空气,管间走饱和水蒸气,如果蒸汽压力一定,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 气流量增加时传热系数应()。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14. 套管冷凝器的内管走空气,管间走饱和水蒸气,如果蒸汽压力一定,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 气流量增加时空气出口温度()。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15. 利用水在逆流操作的套管换热器中冷却某物料。要求热流体的温度T1, T2及流量W1不变。今 因冷却水进口温度q增高,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冷却水的流量w2,其结果()。A、K增大,t不变;B、Q不变,t下降,K增大;mmc、Q不变,K增大,t不确定;D、Q增大,t

6、下降。mm16. 某单程列管式换热器,水走管程呈湍流流动,为满足扩大生产需要,保持水的进口温度不变的 条件下,将用水量增大一倍,则水的对流传热膜系数为改变前的()。A、倍; B、倍;C、2倍;D、不变。17. 要求热流体从300C降到200C,冷流体从50C升高到260C,宜采用()换热。A、逆流;B、并流;C、并流或逆流; D、以上都不正确。18. 会引起列管式换热器冷物料出口温度下降的事故有()。B、热物料流量太大;D、热物料泵坏。)。C、换热器结垢严重;D、换热器列管穿孔。T=400K、T=300K、t =200K、t =230K,逆流时, 1 2 1 2C、 200;D、 132。C、

7、膜式;D、都可以。B、溶有挥发性溶质的溶液;D、挥发度相同的溶液。A、正常操作时,冷物料进口管堵;C、冷物料泵坏;19. 在列管式换热器操作中,不需停车的事故有(A、换热器部分管堵;B、自控系统失灵;20. 某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 = () KomA、 170;B、 100;21. 热敏性物料宜采用()蒸发器。A、自然循环式;B、强制循环式;22. 蒸发可适用于()。A、溶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C、溶有不挥发性溶质和溶有挥发性溶质的溶液;23. 对于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的液体的多效蒸发,最好用下列()蒸发流程。A、并流法;B、逆流法;C、平流法;D、都可以。24. 逆流加料多

8、效蒸发过程适用于()oA、粘度较小溶液的蒸发;B、有结晶析出的蒸发;C、粘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溶液的蒸发。D、都可以。25. 有结晶析出的蒸发过程,适宜流程是()oA、并流加料;B、逆流加料;C、分流(平流)加料; D、错流加料。26. 蒸发操作中所谓温度差损失,实际是指溶液的沸点()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A、小于;B、等于;C、大于;D、上述三者都不是27 .下列蒸发器,溶液循环速度最快的是()A、标准式;B、悬框式;C、列文式;D、强制循环式28. 减压蒸发不具有的优点是()oA、减少传热面积;B、可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C、提高热能利用率;D、减少基建费和操作费。29. 就蒸发同样任务而

9、言,单效蒸发生产能力W单与多效蒸发的生产能力W多()o单多A、W单W多;B、W单如多;C、W单二W多;D、不确定。30. 在相同的条件下蒸发同样任务的溶液时,多效蒸发的总温度差损失工多与单效蒸发的总温度多差损失工单()o单A匸产单;B、匸多匸单;C、匸軒单;D、不确定。31 .蒸发流程中除沫器的作用主要是()oA、汽液分离;B、强化蒸发器传热; C、除去不凝性气体;D、利利用二次蒸汽。32. 自然循环型蒸发器的中溶液的循环是由于溶液产生()oA、浓度差;B、密度差;C、速度差;D、温度差。33. 化学工业中分离挥发性溶剂与不挥发性溶质的主要方法是()oA、蒸馏;B、蒸发;C、结晶;D、吸收。3

10、4. 在单效蒸发器内,将某物质的水溶液自浓度为5%浓缩至25% (皆为质量分数)。每小时处理2t 原料液。溶液在常压下蒸发,沸点是373K (二次蒸汽的汽化热为2260 kJ/kg)。加热蒸汽的温度为403K, 汽化热为2180kJ/kg。则原料液在沸点时加入蒸发器,加热蒸汽的消耗量是()A、1960kg/h;B、1660kg/h;C、1590kg/h;D、h。35. 为了蒸发某种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溶液,应采用( )。A、并流加料流程;B、逆流加料流程;C、平流加料流程;D、并流或平流。36. 工业生产中的蒸发通常是( )。A、自然蒸发;B、沸腾蒸发;C、自然真空蒸发;D、不确定。3

11、7. 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 )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A、减压;B、常压;C、加压;D、变压。38. 料液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时,若采用多效蒸发,则需采用( )。A、并流加料流程;B、逆流加料流程;C、平流加料流程;D、以上都可采用。39.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 )。A、传热温度差;B、加热蒸汽压力;C、传热系数;D、传热面积。40. 对粘度随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大的溶液蒸发,不宜采用(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A、并流;B、逆流;C、平流;D、错流。4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吸湿能力越强;B、湿空气的比体积为1kg湿空

12、气的体积;C、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必相等;D、对流干燥中,空气是最常用的干燥介质。42. 50kg湿物料中含水10kg,则干基含水量为()%。A、15;B、20;C、25;D、40。43. 以下关于对流干燥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对流干燥过程是气、固两相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B、对流干燥过程中气体传热给固体;C、对流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水被气化进入气相;D、对流干燥过程中湿物料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于空气的湿球温度。44. 将氯化钙与湿物料放在一起,使物料中水分除去,这是采用哪种去湿方法( )A、机械去湿;B、吸附去湿;C、供热去湿;D、无法确定。45. 在总压,温度20C下,某空气的湿度为水

13、/ Kg干空气,现维持总压不变,将空气温度升高到50C, 则相对湿度(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46. 下面关于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露点t 三者关系中正确的是()。WdAttwtd;B、ttdtw;C、tdtwt;D、twtdt47. 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时,不能除去的水分为( )。A、平衡水分;B、自由水分;C、非结合水分;D、结合水分。48. 除了( ),下列都是干燥过程中使用预热器的目的。A、提咼空气露点;B、提咼空气干球温度;C、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D、增大空气的吸湿能力。49. 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一般都要进行了预热,其目的是提高( ),而降低(

14、 )。A、温度,湿度; B、湿度,温度;C、温度,相对湿度;D、压力,相对湿度。50. 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阶段,欲缩短干燥时间,则可采取的最有效 措施是( )。A、提高介质温度;B、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C、降低介质相对湿度;D、提高介质流速。51将水喷洒于空气中而使空气减湿,应该使水温( )。A、等于湿球温度;B、低于湿球温度;C、高于露点;D、低于露点。52在一定温度和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和饱和湿空气的水汽分压相等,则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 )。A、 0;B、 100%;C、 050%;D、 50%。53将不饱和湿空气在总压和湿度不变的条件下冷却,当温度达到( )时,空气中的水汽开始 凝结成露滴。A、干球温度;B、湿球温度;C、露点;D、绝热饱和温度。54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时,能除去的水分为( )。A、结合水分;B、非结合水分;C、平衡水分;D、自由水分。55.当e 100%时,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A、非结合水;B、自由水份;C、结合水分;D、临界水分。56对于对流干燥器,干燥介质的出口温度应( )。A、小于露点;B、等于露点;C、大于露点;D、不能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