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6359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陆变迁》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海陆变迁》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海陆变迁》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陆变迁》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陆变迁》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陆变迁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运用实例揭示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比较困难,因此这里侧重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该教材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对于地球面貌的形成起到总结的作用,又是对前面所

2、学知识的概括和巩固,如地球上的大洲、裂谷、海沟、大洋、地表形态等的形成并不是自古不变的,是地球的不断运动变化形成的,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这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是很好的题材。(二)、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

3、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4、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5、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永无止境。(三)、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解释地形的沧桑变化(四)、教学难点通过“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应用、课本插图二、教法分析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结合本节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导学

4、案,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情景教学法通过表演“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在这种气氛活跃的背景下,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已有的体验,想象这种变迁形成的过程,这可以从分发挥学生学生的思维。(二)、竞赛教学法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好动又好胜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三)、多媒体教学法这节课的知识对初一是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我在课上采用了多媒体的演示,有利于知识的简化,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强对地理

5、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学法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有必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本课中,我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读图方法、语言表达、阅读方法、讨论方法、观察方法、归纳方法的指导。四、教学程序在上这节课前,同学们已做了关于火山、地震相关知识的手抄报(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针对初一同学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思考“沧海桑田”成语故事所表达的涵义,从而引发对海陆变迁的思索,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包含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的图片,所听到的故事或是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景象说出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教学争做学习的主人展示“荷兰围海大坝”、“喜马拉

6、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图片讲述地壳是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今年新测出珠穆朗玛峰的数据是8844.43米,却比以前的高度低,但专家预测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让学生进行比较思索,为什么会这样,这为了讲到板块构造学说做好铺垫。播放一段火山、地震的实况资料,让学生亲眼所见火山、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也为后面的活动做好辅垫。(过度)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海陆之间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海陆之间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明白原理展示“七大洲四大洋”利用多媒体制作七大洲合为一块陆地,引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并展示“大陆飘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

7、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有时是空想也会成为现实,以此鼓励学生对科学不断的追求。同时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做了一系列求证,当今科学家也在不断的证明,引出大陆板块构造学说。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地球表层可分为几大板块,名称是什么? 陆地面积最大的是什么板块? 哪一个板块几乎是海洋?多媒体演示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看图提问“”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图中的“”“”符号都出现在哪?这次印度洋上发生的海啸由哪几个板块运动造成的?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又是由哪些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盘点收获地球岩石圈主要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

8、比较活跃。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非常难以理解,我运用多媒体来演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多媒体的演示又生动、形象,在课堂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看图来回答问题,增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为学生双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播放一段动画,演示海洋的生成和发展,提出问题,板块之间的运动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从中进行过度(三)、比赛教学,激发应用展示“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并进行叠加演示,提问生两幅图有怎样共同点,总结出火山和地震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我利用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分成两大组,各派俩人表演如下活动“假如你们俩正在上课,突然发生左右晃动,并且越来越历害,你

9、们会怎么做?”表演后,学生进行反馈,哪一种应急防护措施是可行的。那地震来临之前又有哪些征兆呢?学生表演: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是一个单位分别代表学校、医院、交通局假如生活在多发地震的国家,你是一名记者,怎样对这几个单位进行访问。采访各单位收集地震来临前的征兆有哪些,震前如何做好准备,震后又有哪些挽救措施。这些活动的开展,开辟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用“学生的眼睛”去看,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散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与学生的发展。课件展示火山喷发、地震的现像。五、板书设计: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 海洋陆地 、 陆地海洋二、 大陆漂移假说三、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