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6172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战国策记载,秦国农业采用了“以牛田”的先进生产技术。“以牛田”是指A. 刀耕火种B. 使用铁器C. 用牛耕地D. 耧车播种【答案】C【解析】【详解】“以牛田”无法体现刀耕火种、使用铁器,排除AB;“以牛田”说明使用牛耕地,故C正确;“以牛田”与耧车播种无关,排除D。2.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描述的是A. 白渠B. 都江堰C. 漕渠D. 郑

2、国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于是蜀沃野千里”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四川的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故B正确;白渠、漕渠、郑国渠位于陕西,不符合“于是蜀沃野千里”,排除ACD。3.元朝王祯著有农书,他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 男耕女织B. 精耕细作C. 因地制宜D. 注重农时【答案】B【解析】【详解】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体现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耕女织,排除A;因地制宜指根据土地肥脊合理耕种,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无法注重农时,排除D。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

3、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并因此被誉为“丝国”是在A. 战国B. 汉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丝绸成为中国的“名片”,故B正确;战国时期丝绸之路还未开通,排除A;宋朝、明朝丝绸之路早已开通,排除CD。5.唐朝中后期有诗云:“皋桥夜沽酒,灯火谁家”、“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这反映出A. 唐代的夜市主要是卖酒B. 唐代的夜市都在桥边进行C. 唐代的夜市由寺庙主持D. 夜市在唐朝中后期已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唐朝中后期有诗云”“夜市桥边火”可知,夜市在唐朝中后

4、期已出现,故D正确;夜市指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并非主要是卖酒、都在桥边进行,排除AB;夜市指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并非由寺庙主持,排除C。6.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杭州部分县城、市镇商税额统计表(单位:贯)。整理观察下表,下列对杭州在北宋熙宁十年时的经济状况推断正确的是县城富阳县临安县於潜县新城县昌化县盐官县商税额17234.6213774.7396413.0145921.3963635.994650.448市镇浙江场外县场镇龙山场江涨桥镇坎场范浦镇商税额26446.80517242.3912992.6652805.9081452.978306.505据宋会要辑稿A. 杭州商业市场的发展存

5、在地区不平衡的现象B. 市镇商税已超过了农业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C. 浙江场等市镇的行政级别超过富阳县等县城D. 杭州已逐渐取代开封府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看出,杭州部分县城、市镇商税额差距很大,说明杭州商业市场的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的现象,故A正确;材料没有农业税的数据,无法得出市镇商税已超过了农业税,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浙江场等市镇的行政级别超过富阳县等县城,排除C;材料没有开封府经济数据,无法得出杭州已逐渐取代开封府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排除D。7.元朝时,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写道:“刺桐城(泉州)极扼要,生产绸缎,较汗沙(杭州)汗八

6、里(北京)二城所产者为优。”据此判断,元朝时期的泉州A.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B. 在海外贸易中处于中心地位C. 是中国第一大商业城市D. 织造技术已达全国先进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刺桐城(泉州)极扼要,生产绸缎,较汗沙(杭州)汗八里(北京)二城所产者为优。”可知,元朝泉州的织造技术已达全国先进水平,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泉州是海外贸易中处于中心地位、是中国第一大商业城市,排除BC。8.座次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在明代通俗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记载了波斯商人玛宝哈在接待明朝商人时“请列位货单一看,好定坐席”,明朝商人对此

7、则显得很适应。这种“看货轻重,不论年纪,不论尊卑”的排座方式从本质上反映出A. 座次礼仪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变化B. 明朝商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有重要地位C. 波斯地区是明朝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D.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人们的社会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看货轻重,不论年纪,不论尊卑”的排座方式,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人们的社会等级观念,故D正确;材料反映波斯商人玛宝哈在接待明朝商人时“请列位货单一看,好定坐席”,并非明朝座次礼仪发生了重要变化,排除A;材料不能证明明朝商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如何。也不能体现出波斯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故BC排除。9.“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

8、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地区A. 纺织技术得到发展B. 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当时苏州地区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其发展程度远远未达到瓦解封建小农经济的程度,排除D。10.鸦片战争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土布市场消失C. 当地百姓崇洋媚外D. 土布原料枯

9、竭【答案】A【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棉布倾销到中国,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正确;B表述太绝对,错误;C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中国纺织业主要是受到洋布的冲击,并非土布原料枯竭,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联系所学我国近代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知识分析解答。11.表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年代植茶面积(万亩)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7521260.5200

10、60.51861625312.5202.51101886934.9567.46205362.46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A.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 中国控制了世界茶叶的销售市场C. 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D.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植茶面积、产量、外销量大幅增长,内销量却没有大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材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中国的大门已经打开,排除A;材料表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成为西方资

11、本主义经济的附庸,B错误;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属于A. 近代民族工业B. 官办企业C. 近代军事工业D. 手工工场【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工业,故A正确;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不是官办企业,也不是军事工业,排除BC;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是手工工场,排除D。13.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B. 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C.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D. 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

12、始,90年代失败,A时间不符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不久失败,B时间不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华侨商人创办的双合盛啤酒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C正确,D错误。【名师点睛】首先根据时间判定是民国时期,其次,知道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的双合盛啤酒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4.为应对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A. 禁止鸦片输入B. 推行法币政策C. 打击官僚资本D. 压制地方军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故B正确;禁止鸦片输入与应对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排

13、除A;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膨胀,并没有打击官僚资本,排除C;压制地方军阀与防止白银外流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15.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有报刊还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反映了A. 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 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交易C. 社会动荡造成米价居高不下D.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造成市场的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民国末期”“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民国末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故D正确;ABC不是材料反映的突出问题,材料

14、主要反映的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排除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末期”“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结合所学民国末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史实分析解答。16.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A. 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经济外资企业B.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经济民族企业C.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 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答案】B【解析】【详解】首先看这张图片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3和4之间只有一条线相连,且是3对4起到压制和诱导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只有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存在这种关系,所以锁定3为洋务企业,4为民族企业。再从1受到其他三种的瓦解作用,可以得知1是自然经济,所以2为外资企业,故本题选择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于A. 土地改革的实行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中共八大的召开D. 改革开放的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故B正确;土地改革是农业措施,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A;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已经开始,排除CD。18.“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