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560808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后达标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1(xx河南鹤壁高级中学高三月考)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万公里,“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万公里假设两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公转周期大C“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D“神舟星”受到的向心力大解析:选C.从题中可知“神舟星”的线速度大,根据公式Gm解得v,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所以“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小,A错误;根据公式Gmr可得T2 ,轨道

2、半径越小,公转周期越小,故“神舟星”的公转周期较小,B错误;根据公式Gma可得a,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神舟星”的加速度大,C正确;根据公式FG,由于不知道两颗行星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向心力大小,D错误2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A0.25倍 B0.5倍 C2.0倍 D4.0倍解析:选C.由F引2F地,故C项正确3(xx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模拟)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发现“另一个地球”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假设行星开普

3、勒452b绕中心恒星公转周期为385天,它的体积是地球的5倍,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两倍,它与中心恒星的距离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很接近,则行星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平均密度的比值及其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的比值分别为()A.和 B和C.和 D和解析:选A.在行星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Gmg,而,解得:,而行星开普勒452b的体积是地球的5倍,则半径为地球半径的倍,则有:,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解得:M,轨道半径相等,行星开普勒452b绕恒星公转周期为385天,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则,故A正确4(xx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

4、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已于酒泉成功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墨子”将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千米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约为36 000千米),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 km/sB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7定点于西昌正上方C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周期比北斗G7小D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小解析:选C.根据Gm,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第一宇宙速度的轨道半径为地球的半径,所以第一

5、宇宙速度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的环绕速度,所以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卫星的线速度均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即同步卫星,只能定点于赤道正上方,故B错误;根据Gmr,得T,所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周期小,故C正确;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半径小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大,故D错误5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

6、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A.T BT C.T DT解析:选B.设两恒星中一个恒星的质量为m,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两星总质量为M,两星之间的距离为R,由Gmr,G(Mm)(Rr),联立解得:T2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 T.选项B正确6.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工作卫星1、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个位置,若两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7、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B卫星1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需的时间是C卫星1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万有引力不做功D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够追上卫星2解析:选D.根据F合ma,对卫星有Gma,可得a,取地面一物体由Gmg,联立解得a,故A正确. 根据Gmr,得T ,又tT,联立可解得t,故B正确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由于万有引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故万有引力不做功,C正确若卫星1向后喷气,则其速度会增大,卫星1将做离心运动,所以卫星1不可能追上卫星2,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7(高考全国卷)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

8、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xx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AU)1.01.55.29.51930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xx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解析:选B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T行

9、T地年,根据相遇时转过的角度之差2n及可知相邻冲日时间间隔为t,则t2,即t,又T火年,T木年,T土年,T天年,T海年,代入上式得t1年,故选项A错误;木星冲日时间间隔t木年2年,所以选项B正确;由以上公式计算t土2t天,t海最小,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8同重力场作用下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一样,万有引力场作用下的物体同样具有引力势能若取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物体距星球球心距离为r时的引力势能为EpG(G为引力常量),设宇宙中有一个半径为R的星球,宇航员在该星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经t秒后物体落回手中,则()A在该星球表面上以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

10、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B在该星球表面上以2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C在该星球表面上以 的初速度竖直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D在该星球表面上以2 的初速度竖直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解析:选ABD.设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竖直上抛运动有:v0,在星球表面有:mgG,设绕星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速度为v1,则mG,联立解得v1 ,A正确;2 ,B正确;从星球表面竖直抛出物体至无穷远速度为零的过程,有mvEp0,即mvG,解得v22 ,C错误,D正确9(xx江苏溧水高级中学高三模拟)暗物质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来一场

11、物理学的革命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弧度),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悟空”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悟空”的环绕周期为D“悟空”的质量为解析:选ABC.该卫星经过时间t(t小于卫星运行的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弧度),则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根据vr得轨道半径为r,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

12、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得v,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速率越小,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故“悟空”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A正确;由Gma得:加速度a,则知“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B正确;“悟空”的环绕周期为T,故C正确;“悟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2r,联立解得:地球的质量为M,不能求出“悟空”的质量,故D错误10.“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嫦娥五号”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要进行多次变轨飞行如图所示是“嫦娥五号”绕月球飞行的三条轨道,1轨道是贴近月球表面的圆

13、形轨道,2和3轨道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点是2轨道的近月点,B点是2轨道的远月点“嫦娥五号”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1.8 k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嫦娥五号”在2轨道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1.8 km/sB“嫦娥五号”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1.8 km/sC“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D“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解析:选AB.“嫦娥五号”在1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由1轨道变轨到2轨道“嫦娥五号”做离心运动,则有Gm,故v1v2A,选项A正确;“嫦娥五号”在2轨道B点做近心

14、运动,则有Gm,若“嫦娥五号”在经过B点的圆轨道上运动,则Gm,由于rrB,所以v1vB,故v2BvBv11.8 km/s,选项B正确;3轨道的高度大于2轨道的高度,故“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选项C错误;“嫦娥五号”在各个轨道上运动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在A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速率最大,故“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选项D错误三、非选择题11(xx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双星系统中两个星球A、B的质量都是m,A、B相距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实际观测该系统的周期T要小于按照力学理论计

15、算出的周期理论值T0,且k(k1),于是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受到了一颗未发现的星球C的影响,并认为C位于双星A、B的连线正中间,相对A、B静止,求:(1)两个星球A、B组成的双星系统周期理论值T0;(2)星球C的质量解析:(1)两个星球A、B组成的双星系统角速度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星之间万有引力FG.设两星轨道半径分别是r1、r2.两星之间万有引力是两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Fmr1,Fmr2,可得r1r2,因此两星绕连线的中点转动由m,解得0 .所以T02 .(2)设星球C的质量为M,由于星球C的存在,双星的向心力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则GmL2,得,可求得T2,有 k,所以Mm.答案:(1)2 (2)m12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