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6051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及模拟训练考点一:把握说明内容与特征【考点叙述】 把握说明内容就是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信息是阅读说明文的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对事物特征的概括,还是对文意、段意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都需要在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通过理解、分析、比较,确认特定的对象,找出各种不同的说法在本质上的异同,然后根据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这类题目,题型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等。不论其形式如何变化,归根到底还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答题策略】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在文中进行提取、分析、归纳整合,再用准确的

2、语言加以表达叙述。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不少题目都表明了说明的对象。其次,可以抓中心句、首扩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句子。对于较为复杂的说明文,还得认真阅读文章,逐段梳理,找出说明对象。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以偏概全,只将某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二、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

3、?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典型题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 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

4、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 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课文苏州园林)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对文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B讲究色彩的绚丽

5、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D讲究结构严谨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的是 ,“不隔”指的是 ,“未界”指的是 。5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 。 【解说】第1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如果抓住了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就不难组织答案了。第2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中关键词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去考虑、分析。第3题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考查说明对象的特点,要从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角度去考虑。第4题理解关键词的指代内容,要从上下文的表述去组织答案。第5题考查的是说明对象

6、的特点,要抓住中心句或从整体上去思考。 答案示例:1第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A 3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4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5着眼在画意 层次丰富、景致幽深【模拟演练】辣椒趣说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就无法下饭,可见人们对它的钟爱。从颜色上讲,辣椒辣的程度与辣椒的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红色辣椒要比绿的辣,绿的则比紫色、黄色、黑色辣椒辣,这是因为辣椒在成熟时都会变成

7、红色,辣味最强,黄色、紫色辣椒等大多为甜椒。1912年,美国一名制药师发明了一种测定辣度的方法,即通过测定辣椒中辣椒素含量,将辣的程度分为0100万单位不等,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没有辣味的西班牙甜辣椒辣度为0单位,墨西哥的哈巴涅拉辣椒辣度为30万单位,印度“魔鬼辣椒”辣度超过100万单位,被吉尼斯确认为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最近,科学家解开了辣椒为什么会这么辣的秘密。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对生长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沙漠地带的一种野生辣椒进行研究,观察有哪些动物以辣椒为食。结果发现生活在附近的沙漠鼠类等小型哺乳动

8、物根本不碰这种辛辣食物,吃辣椒似乎是鸟类的专利。实验表明,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种子经消化排出之后,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作用。辣椒不想让动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它们的痛觉感受系统和动物的不一样,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完整地经过鸟类的肠道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播种。也许你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吃饭不香,若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辣酱,马上就感到胃口大

9、开、食欲大增,吃得多不说,还总是意犹未尽,就像上瘾一样,想下顿还吃。吃辣椒为什么会上瘾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它相当于每个人体内的“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致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选自百科知识 2010

10、年第17期,有删改)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段和第段的内容。 2.文中第段详细地介绍科学家的实验有什么作用? 3.品味语言。(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从颜色上讲,辣椒辣的程度与辣椒的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红色辣椒要比绿的辣,绿的则比紫色、黄色、黑色辣椒辣,这是因为辣椒在成熟时都会变成红色,辣味最强,黄色、紫色辣椒等大多为甜椒。 (2)说说句中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结果发现生活在附近的沙漠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根本不碰这种辛辣食物,吃辣椒似乎是鸟类的专利。 4.下列选项中的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颜色上讲,红色辣椒的辣味比其他颜色的辣椒都要强。B.根据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测定

11、可以分辨辣椒的辣度,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是印度“魔鬼辣椒”。C.辣椒素能给哺乳动物以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它们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D.我们吃辣吃上瘾是因为大脑释放出一种“内啡肽”的物质,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令人高度兴奋。考点二:理清说明结构与顺序【考点叙述】说明文结构的安排是说明文条理分明、清晰的关键,也是命题者考查学生对此把握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命题的形式主要有:辨别说明顺序分析其作用,辨别说明结构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分析语篇的说明顺序或结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等。 这类题目,很多考生犯的错误就是将说明的顺序与文章的结构混为一谈,答题方向出现了偏差。【答题策略】

12、一、如何理清文章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了。 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

13、顺序三种。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因此,认清说明对象,可帮助我们摸准说明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典型题解】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