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55839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报告(97页)(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XXXX液化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汇编液化气站地址:XXXXXXXXX版本号:SYKTX-YD-001编制单位(公章):XXXXXXXXX液化气站签发人(签字):2019年08月01日目 录(一)一、双重预防机制领导组织及职责1、成立领导小组文件二、安全生产风险和事故隐患分级标准及管控制度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三、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治理体系实施手册1、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2、作业活动清单 3、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4、设备设施清单 5、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6、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7、设备

2、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8、风险点统计表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手册1、 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书2、 隐患排查、台账、风险告知卡、培训2.1 公司级隐患排查表2.2 班组级隐患排查表2.3 日常巡查表2.4 隐患治理汇总台账2.5 岗位风险告知卡2.6 培训记录3.安全检查表3.1 综合安全检查表3.2 节假日安全检查表目 录(二)3.3 专业性安全检查表3.3.1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3.3.2电气安全检查表3.3.3 防火防爆安全检查表3.3.4 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表3.3.5 消防安全检查表3.3.6 站区及建筑物安全检查表3.4季节性安全检查表3.4.1季节性安全检查表(春季)3.4.2季节

3、性安全检查表(夏季)3.4.3季节性安全检查表(秋季)3.4.4季节性安全检查表(冬季)五、五张图:1、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图2、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3、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4、安全风险分级分布图5、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六、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名词解析1、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知识2、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记录3、双重预防机制考试试题七、公告栏设置1、风险辨识表现场公示2、隐患排查表现场公示XXXXXXXXX液化气站文件XXX(站)2019第001号 签发人: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的文件液化气站全体员工:为了进一步构建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风险分级管

4、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液化气站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全面辨识和管控风险,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风险管控内容和方法,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风险;通过隐患治理清单化管理,实现液化气站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自防自控,做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特成立液化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成员:组长:XXXXX组员:XXXXX、XXXXX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组织、监督、指导、考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2、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有关的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

5、3、组织编制符合要求、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两体系实施方案。4、对员工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的宣贯和培训。5、制定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并按要求制作相关的公告栏等。6、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年对风险点进行排查、调整,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点的安全。 XXXXXXXXX液化气站2019年08月01日XXXXXXXXX液化气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明确液化气站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过程,组织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全面识别液化气站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及

6、预防控制措施,将液化气站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各种危害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适用液化气站范围内的所有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3、定义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3.3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全过程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3.5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3.6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

7、故的事情。4、评价组织与职责4.1主要负责人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4.2分管安全副总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液化气站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4.3各职能部门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4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初期,可由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4.5工作小组组成及职责4.5.1

8、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组成液化气站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副总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4.5.2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职责全面负责液化气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根据确定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的安全危害,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列出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制定风险评价报告,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1、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9、风险点可按照区域场所、生产工序、设备设施及重点部位等进行划分。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2、风险点排查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5.2危险源辨识1、辨识方法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10、(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2)针对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2、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1)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

11、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3、危险源辨识1)液化气站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2)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

12、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3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方法液化气站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2、风险评价准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

13、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5)相关方的投诉。3、风险评价与分级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车间、班组、岗位管控。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液

14、化气站、车间、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液化气站、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液化气站、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4、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