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55715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桎梏(g)倒影(do)商埠(b)少安毋躁(sho)B皴裂(jn) 箴言(zhn) 鞭挞(t) 安步当车(dng)C嬗变(shn) 拘泥(n) 炙热(zh) 暴虎冯河(png)D档案(dng)提防(d) 肯綮(qng) 惩前毖后(chng)解析:A项“少”sho;B项“皴”cn;C项“炽”ch。答案:D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奇数通缉豆萁放荡不羁掎角之势B商榷 雀跃 宫阙 声名鹊起 生性怯懦C强壮 琢磨 浑浊 着手成春 擢发难数D谚语 笑靥 砚

2、台 狼吞虎咽 雁过拔毛解析:C项都读zhu。答案:C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不耻相师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状语;C项,横渡,正常用法;D使动用法。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A基本相同,其余不同B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C古今义基

3、本相同,其余不同D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确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确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需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

4、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沟通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限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受了或正在遭受颠覆性的挑战。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天经地义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异、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靠,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冲突之中。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需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

5、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相识、被理解、被获得、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建,并且也渐渐被广泛运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驾驭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依据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化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限制,且这种限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限制。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加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靠性,成为与人对立的

6、异己力气。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冲突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限制与被限制的合理关系。(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逆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5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

7、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沟通的语言再现出来。解析:“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误。原文第三段中说:“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限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受了或正在遭受颠覆性的挑战。”答案:C6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起先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相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日,公众已经完全被驾驭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

8、业人士奴役。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行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解析:A项,原文第四段中说“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不是选项中表述的“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C项,“公众已经完全被驾驭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错误。原文第五段中说“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化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限制”,意思是说公众在运用数字化产品时,只能依据少数驾驭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被动接受者,没有自由选择权,并不能武断地说公众已被奴役。D项,原文最终一段提出,面对信息技术发展,人

9、类要以超拔姿态确立人与科技之间的合理关系。选项中则认为“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行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明显是错误的。答案:B7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其次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冲突关系”的一项是()A习惯运用电脑打字的人经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起先进入生活,使很多人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峻的手机依靠症。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级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纳智能软件协助训练,提高水平。解析:倒数其次段中的“科学技术与人的冲突关系”是指人日渐加深对科技的依靠程

10、度,甚至有最终被科技奴役的危急。该选项中“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纳智能软件协助训练”并不能体现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及被奴役的危急,恰恰体现了科学技术能为人所用的主动的关系。答案:D三、古代诗文阅读(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行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

11、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行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坚决力行。”帝深思久之,曰:“得非

12、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8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籍命光按视按:巡查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批复C又奏赋以风 风:使知道D不赀之富 赀:计算,估量解析:风:讽谏。答案:C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

14、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别出心裁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务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看法。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担当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告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解析:“设譬引喻”错;异兽事务并没有提到“听从

15、了他的看法”。答案:B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分)译文:_(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译文:_答案:(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渐渐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靠远处供应的忧虑。(2)我从前所说,心想马上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肯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值壮年,怎么马上做不祥瑞的事呢?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肃穆犹如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