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552259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条锈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麦条锈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麦条锈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条锈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条锈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性小麦病害,俗称“黄疸病”。是小麦三 种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小麦秆锈病)中对小麦生产最具 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感病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枇瘦,一般 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当前,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呈现发病早、病点多、孢子 新鲜、易传播蔓延等特点。今年我市小麦条锈病预计偏轻发生,个别 田块偏重发生。因此,建议广大种植户迅速行动起来,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条锈病的监测和防控,确保条锈病不发生蔓延扩散,确保农业生【为害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杆、穗部、 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叶片初期形成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

2、起的疱 疹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近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沿 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后期 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夏孢子,球形或卵形)。发病严重 时,叶片表面布满夏孢子堆,病叶向叶背纵向卷曲,病叶的背面也能 产生条状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背面形 成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褐色冬孢子堆(冬孢子,棍棒形或梭形),埋 伏在表皮内,成熟时表皮不破裂。叶背受害症状比叶面明显。【病 原】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专性寄生菌。条 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 草。【发生条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及为害,除与

3、菌源、侵染力 和致病力有关系外,还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耕作制度、栽培管理 水平等密切相关。【当前实况】据农技中心系统监测,今年全市小麦条锈病全市各 地零星发生,发生程度:轻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防治策略】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按照“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 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传病中心 (一个点有3片以上叶片侵染为传病中心),选择对症农药进行防治。【防治措施】一要抓住防控时期。小麦条锈病发生扩散快,防治上极易被忽视。 提醒广大小麦种植户抓住5月上旬防治的关键时期,按照“治早、治 小、治好”的原则,压低病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二要对症用药。选用“三证”齐全、有

4、效期内、内吸性的高效、 低毒、低残留三唑类杀菌剂。每亩任选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 克、43%戊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10%己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 30%醚菌酯悬浮剂70-100毫升中的一种,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稀释倍 数兑水后全田均匀喷雾。三要科学喷药。宜在每日无风或微风时用药,采取二次稀释配药, 农药亩用量不可超过说明书标示的上限值,不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物和 剩余药液,不重喷漏喷。四要提高防效。为有效提高麦田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建 议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确保防治效果。五要做好防护。农民朋友在喷药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防护服和 鞋套,戴头套(帽子)、护目镜、口罩、手套,错峰作业,分时段、 分批次、分散作业,作业人员要保持2米以上距离,确保安全有序开 展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