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5169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1 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 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 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 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 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 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1.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

2、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 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 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 ,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 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 导致枯竭(如森林)。(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往交 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 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 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 20

3、00 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 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 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 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 持不变。(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 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 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 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 不完全如此,如大气

4、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 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 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 ,任 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 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 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具 有公共物品的属性.(10)不可替代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自然资源产 品可由人工合成品代替,但几乎所有替代品的原材料仍来自于自然资 源或其衍生物,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然资源。同时 ,也有一

5、些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水平下是完全不能由人工产品替代的。2。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 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 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 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量的 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 2 位,但人均排在世界第67 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 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北京、广东、 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400 平方米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 534 平方米的警戒线,比日本人 均 467 平方米还要低 67 平方米。中

6、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 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人均量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人 均量的 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人均量的 1/4。2。2 森林资源我国森林面积 1.75 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 136.18 亿立方米,总 量虽然排在世界第6 位,但人均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量的1/6 和1/8.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18.21%,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在 100 位之后。我国森林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居多,其他地区较少。 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6 省(区)的森林面 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1.4,蓄积量占 67。而华北、西北地区的森 林资源较少,尤其是新疆,森林

7、覆盖率仅 2.94。青海森林覆盖率 不足 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危害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全 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3.98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7.46%。荒漠化分布于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 北、天津、山西等18 个省市。其中,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 海、陕西、宁夏8 个省区的荒漠化总面积为259.53万平方千米,占 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 98.45%.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速度却没 有因此而减缓.乱砍滥伐、毁林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 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 息地的动物也濒临灭顶之灾。2.3

8、草地资源我国有草场面积近4 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42%,但人均草地只 有 0.33 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 0。64 公顷的 52。我国 84.4%的 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 3。3 亿公顷。中国 90的草地正在不同程 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90。2.4 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水 平的 58%。我国矿产资源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 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 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大; 三是民间无序开采现象严重.据调查,前几年,每年仅广西就有大约 10 万民工涌

9、到黑龙江去挖金矿。由于这几年钢材价格上涨,各地民间 无序开采现象更为严重。我国的石油、铁、铀、铜、铝、金产品已从 原来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 人均能源消耗量的高速增长。在未来203 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 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 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 年我国 45 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 生的大宗矿产品将难以保证需求,因此,这几年已陆续从国外进口。2.5 能源资源第一,煤炭。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 9000 亿吨,约占世界 已探明储量的 1/6,仅次于独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煤 炭资源,88集中在

10、北方。第二,石油。我国石油资源量大约在800 亿吨左右,目前,已累 计探明储量130 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 多亿吨,按年产 1 亿吨水 平计算,这些储量可采期30年.第三,天然气。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立方米 左右,目前已探明储量1。 43 万亿立方米,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 明潜力较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 明储量.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 ,煤炭占 94%;石油占 5.4;天然气占 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 的格局长期不变。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 年起中国 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

11、同时,我国已成为仅次 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2003 年,我国原油 进口达 9100 万吨,比 2002 年激增31,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石 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测到2030 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 到每日 1000 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八成以上来自国 际石油市场.2.6 淡水资源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 亿立方米,其中河 川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 亿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 30%左右。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 界人均值的 1/4。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特别是北方地区缺 水问题日

12、趋严重。2。7 海洋资源 人类整个地球表面的71是约为3.6亿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 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 则达 32000 多公里.海区面积 47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 280 万平方公里,海水可养殖面积 260 万公顷.海洋鱼类 5000 多种,海 域生物万余种。但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 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 5%的水 平。2。8 气候资源 我国年降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 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 200 毫米;年降雨量 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

13、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 毫米。我国西北干 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 这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影响 .人工降雨是目前我国主 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3。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也日趋恶化。一方面,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简单粗放,以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即“三高一低”)为显著特征的工业化发展 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据 初步估算,将我国所有污染对经济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造成的 损失会占 GDP

14、的 7左右。这一数字刚好接近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 的速度.尽管我国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粗放型 工业化的总体形势下,治理保护却跟不上浪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着我国人口的 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压力 ,国家尚无力量集 中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资源与环境治理,这就很难指望在近期内 跨越发展与治理的门槛。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两 难选择,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资源贫乏、消耗大、浪费严重,这正 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加以分 析,主要表现在:3.1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认识

15、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自然资源的价值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普遍了解并认同的商品 价值,体现的是物质价值:二是服务价值,即通常所说的生态价值、 社会价值等,主要体现的是精神价值。第一类价值是可以简单计算并 易于用货币来体现的,而第二类价值则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且难以简单用货币的形式来体现。但是,结合自然资源消失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补偿 损失所要付出的代价 ,与不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比 较,是比较直观的方法.例如,徐篙龄(1997)通过计算指出:1985年 我国由于森林破坏而造成的年度经济损失约为人民币298 亿元,未来 恢复费用约为90亿元;1993年则分别为584亿

16、元和179亿元。又如, 重庆市统计局的核算资料表明:1997 年该市水污染对生产造成的损 失为 6324 万元,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为 3.68 亿元,对人体健康造 成的损失为 18。99 亿元,水环境质量损失为1。16 亿元。污染型缺 水给重庆市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19 的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 1.2。而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2 月29 日公布的调查表明,目前 西部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 亿元,占到 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 13%。但是,传统上的认识是商品价值决定 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没有投入劳动的物或者不 能交易的物,本身没有价值,因而天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没有价 值。伴随着这一不科学的认识,在我国形成一种被扭曲的怪现象“自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无价,原料低价”,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无偿占有、 掠夺性开发,资源损毁,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特别是对那些功能性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