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5142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政治 第五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科任任教班级 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第五课 文化创新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心发言人刘学润备课时间第四周上课时间第五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具体方式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难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

2、新的根本途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过程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材料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3、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都要经历这样途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3页“文化名人”和虚框内材料内容,并思考这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

4、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

5、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4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不同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

6、的态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并思考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应坚持什么原则?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三、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5页“三个观点”内容,并思考这些观点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

7、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方法进行。 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

8、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知道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对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有重要意义。课堂练习1. (xx广东第三次六校联考)周朝是礼制;到齐国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到孔子时候提出三种道德即智、仁、勇;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到汉代时在仁、义、礼、智后面加一

9、个信;到宋代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八种道德,叫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是中国历代延续下来的道德。这说明A.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文化创新的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解析A。“孙中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八种道德”表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其他三个选项与材料无关。2. (xx南京市高三质量调研)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给我们

10、的启示是A. 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解析C。对“前贤”的文章要兼取众长,区别真伪,反对一味因袭,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因此C项符合题意。3. (xx年珠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的文化创新的目标和要求,要做到文化创新就必须A. 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 B.对民族文化进行肯定C.在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全面吸收外来文化解析C。A、B、D表述有误,要辨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11、. 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是A.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社会实践 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解析C。本题考查的目的是在于区别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A、B、D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C项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选C项。5.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A. 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C.文化工作者的创作努力 D.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故选D项。6.博采众长表明文化创新应A.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合作C.创造不同民族文化

12、展开竞争的环境 D.体现时代精神解析A。题干中“博采众长表明”这一规定性说明了只有A项符合要求,其余各项均应舍去。7.(多选)(xx年茂名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于丹在百家讲坛中对论语的讲解虽未必深刻,但她成功地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原料,配制出指导现代人养身处世的“心灵鸡汤”,受到亿万群众的热捧。这说明A.继承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 B.发展传统文化必须弘扬主旋律C.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群众生活实际 D.经典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尚相结合解析AC。于丹讲论语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了符合现代人需要的改造创新,AC入选。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排除。8、(xx年广州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综合练习)辨题:只要实行文化上的对外开放,就能实现文化创新,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既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因此,必须实行文化上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2)中华文化的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课堂板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