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54776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报请审核单工程名称:xxx铁路站前工程 施工标段: 编号:致: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标监理项目部: 我单位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xxx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实施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核查。附:xxx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承包单位(章) 负 责 人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审核单位: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xxxx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测量实施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目录一、概 述11.1工程概述11.2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概述1二、测量技术依

2、据22.1执行主要技术标准2三、施工测量的目的及原理23.1施工测量的目的23.2施工测量的原理2四、施工测量作业方案44.1连续梁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44.2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44.2.1测量控制点44.2.2梁体测点布置与埋设54.2.3 测量方法与控制过程64.3数据整理、分析84.4施工测量注意事项8五、仪器的维护与保养9六、测量组织管理106.1测量人员106.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制106.3安全、质量措施10一、概 述1.1工程概述大桥位于潭苏澳镇,桥址于DK76+725.31DK76+901.095,中心里程DK76+813.203,孔跨 (1-(32+48+32)m+2-24m

3、),全长175.785m,上部采用预应力砼2-24m简支T梁和(32+48+32)m连续梁组合,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根据不同跨度和地质条件分别采用1.0m,1.5m桩径。技术标准为I级双线铁路,设计时速200km. 1.2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概述 连续梁处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一般约为2040;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林,山间有水泥公路,交通较便利,局部有填方。二、测量技术依据2.1执行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

4、B10601-2009);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GB50111-2006);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9)福平铁路设计文件;10)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三、施工测量的目的及原理3.1施工测量的目的通过对连续梁体块段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施工测量,计算出悬挂施工各块段的变形值,以确定下个施工块段的预拱度,确保全桥合拢后的线型与设计线型保持一致。3.2施工测量的原理3.2.1水平位置的控制根据连续梁顶板和底版的各断面尺寸计

5、算顶板和底板边缘点的坐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点位。在块段立模前后、混凝土灌注后及预应力张拉后、合拢段合拢前后均须对梁体轴线进行放样、复核,确保桥中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所有的坐标计算值须经第二人独立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放样。由桥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每个T构的0#块浇筑后,在墩中心位置上埋设测量标志,待0#块张拉完毕后,将三维坐标投到该点上,作为本T构各块段的测量控制点。梁顶测量控制点应经常与岸上测量控制点进行联测,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3.2.2标高的控制连续梁施工中的标高控制关键在于施工挠度的计算和预留拱度值的控制,这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桥梁外观线型。在施工中应随时进行控制和调整,保证

6、结构的各种控制变量的偏差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根据测量及计算提供的梁体各截面最终挠度变化值(即竖向变形)来设置施工预留拱度,据此调整每段模板安装时的前缘标高。四、施工测量作业方案4.1连续梁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图4-1连续梁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4.2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4.2.1测量控制点该标段范围内CPI、CPII及加密控制点的WGS84椭球空间直角坐标及高斯投影网格坐标成果。在福厝岭大桥连续梁处有控制点 CPI036、FB4B06、FB4B06-01,此三个平面控制点均带有二等水准高程,此三点的坐标如表4-1所示。序号点号X坐标(m)Y坐标(m)Z坐标(m)123表4-1 测量控制点连续梁施工期间

7、利用此三点进行施工测量控制。4.2.2梁体测点布置与埋设(1)在连续梁0#段的顶板和底板在浇筑砼之前要设定沉降变形监控点。高程控制观测点设在墩顶0#块上,设2个点。从附近的水准点上引上高程,测出控制点的绝对高程,控制点的高程需每月复测一次。高程观测点0#块上设 8 个(包括 2 个控制点),其余各块每块设 3 个,如图4-2所示。图4-2 标高观测点布置图(2)挂篮的沉降变形观测点设在底板上,每块 3 个点,中线上 1 个、离腹板内侧边线 20 cm各1个,如图4-3所示。图4-3 挂篮沉降观测点4.2.3 测量方法与控制过程(1)观测方法。放样前应详细阅读设计图纸,校核各梁段长度,顶板、底板

8、、翼板宽度,截面高度,顶板、底板、腹板厚度,计算连续梁各块段的中、边线的坐标和底板、顶板横断面处标高(注意横坡和纵坡),经复核无误报监理审核后,方可用于施工。定人、定仪器进行观测,日出前和日出后为最佳观测时间,对测量误差影响最小。满足连续梁梁体外形尺寸施工主要精度指标如表4-2所示: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梁全长20mm尺量检查中心及两侧2边孔梁长10mm 3各变高梁段长度10 mm4边孔跨度20mm尺量检查支座中心对中心5梁底宽度+10 ,-5mm尺量检查没孔1/4、跨中和3/4截面6梁面中心位置10mm由梁体中心线拉线检查1/4、跨中和3/4截面及最大偏差处7梁高+10 ,-5mm尺

9、量检查不少于5处8梁上拱度与设计值比L/1800测量检查跨中(终张拉30d)表4-2 连续梁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2)测量控制过程1)待墩顶平面位置和高程精确测定之后,浇筑墩顶垫石砼,并精确确定预留孔位置。垫石正确浇筑之后,在垫石顶部精确定出支座位置,并进行复核、报验,然后正确安装支座。 2)支座安装之后安装 0#段底板,正确调整好底板位置和高程之后进行预压,并同时进行沉降观测,在预压前后要及时收集整理和沉降资料,并及时上报。预压完成之后要复核一下模板位置,再进行下 一步的腹板和翼缘板的模板安装。在模板安装期间要经常的校核平面位置和高程,直到模板全部完成并准备浇筑 0#段砼。在浇筑

10、0#段砼之前要再次校正平面和高程位置,确认无误之后再报验,经过测量监理复核后才可以进行砼浇筑施工。砼浇筑前后要进行墩身沉降观测,并比较沉降值。3)在0#段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挂篮施工前,要再次准确定位并且不间断进行监控测量,每一次挂篮施工中都要严密注意变形观测,每次安装完模板之后都要进行复核、报验。挂篮的沉降变形观测点测量时间:首次测量在模板调好后测,第二次测量在浇筑砼后二天测,两次高差就是模板的变形值。从1#块开始测,以后每块都要测。每块测完后在调模板前将数据报监控单位,经监控单位分析后,下发立模标高通知单。 4)挂篮的立模标高以监控单位提供的立模标高通知单为准,调模标高误差小于3mm,特别注意

11、挂篮底模四个角的标高要调平,施工调好后通知监控单位和监理单位验收。轴线定位误差小于 10mm,轴线偏位小于 10mm,每浇完一块要测一次。如有超出允许值要及时通知监控单位分析原因。4.3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整理分析是施工测量的重要环节。监测数据是梁体变化的真实反映,科学分析监测数据得到可靠结论为下一步的施工做出有效的指导。数据处理方法:原始数据收集原始数据整理 建立数据资料 计算理论预拱度 确定立模标高 梁段施工 施工观测记录 数据对比、分析反馈 计算下一块段预拱度每天记录好标高,温度,时间及天气变化情况。4.4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施工前对连续梁各块段线型控制平面和高程数据进行认真核算,确认

12、无误后方可采用。(2)铺设0#、1#块底模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消除支架及基础变形对梁体线型的影响。(3)对块段的模板高程必须严格控制,中线里程和标高应勤测量、勤复核。 (4)连续梁监控点要按照要求布设,不要过于随意。(5)所有的控制点位要注意保护。五、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本段施工段投入莱卡全站仪1台,天宝水准仪1台,普通光学水准仪1台。如表5-1所示。序号仪器设备精度数量(台)1莱卡TS111”12天宝电子水准仪0.313水准仪DSZ21 mm1表5-1 仪器设备仪器维护:(1)测量仪器要送检,经检定合格的方可投入施工测量中使用。(2)测量仪器要进行定期校核,并做好记录。 (3)测量仪器在使用过

13、程中要注意防晒、防潮、防尘,要有专人看护仪器,避免仪器被人为碰坏。(4)仪器在使用时应当撑伞,避免日晒、雨淋,影响仪器的使用精度,每台仪器由专人负责。六、测量组织管理6.1测量人员本段施工测量人员5人,其中工程师2人,小组长1人,测量员2人。序号姓名职称职务123456.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制施工放样测量前,应换手或换方法求算放样数据,并相互校核,确保放样数据无误。放样时要进行换手测量,放样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几何检查,复核相对关系,确保放样点位无误。 6.3安全、质量措施(1)为保证施工测量的安全和质量,首先对已使用仪器进行严格标定,以使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2)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3)严格按照施测规程进行仪器操作,加强完善测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