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54765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与中国的艰难选择2003年以来,海外多家二板市场的指数纷纷上扬,其中美国纳斯达克、日本佳斯达克、国高斯达克和创业板上半年的指数(以6月30日计)分别较2002年末涨了21.51、33.39、12.15和18.1,是自2000年3月暴跌以来出现的最大幅度的反弹。与此同时,中国国媒体和有关经济学家又出来呼吁中国二板市场应尽快开放,原来反对中国二板市场的观点也变为积极推动开辟中国的二板市场,使中国开设二板市场形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然而,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由于中国证券A股市场股本结构分裂、没有做空机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等问题造成股价虚高,加上监管能力薄弱,仍然不具备开

2、设二板市场的条件,如果鲁莽硬开二板市场,不仅会事实上鼓励一些良莠不分的空壳企业来圈钱套现,而且会将主板A股市场股价以休克方式拖下去,造成国家与投资者个人的重大损失,故风险极大。在舆论明显“一边倒”情况下,尤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与预测此时开放二板市场将对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一、近期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态势较好,但仍充满变数 近半年来,海外二板市场指数的上扬使得一些人对二板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海外二板市场的最新动态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充满变数。 1.全球二板市场概况 至2002年底,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有36家,其中美洲4家,欧洲中东地区19家,亚洲太平洋区1

3、3家;其中,与主板共享交易系统和管理人员的平行模式有32家,独立于主板的有4家。经初步统计,自1997年到2002年,全球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从9438家增加到10691家,增长13.3;市价总值从1.94万亿美元增加到2.24万亿美元,增长15.5;交易金额从4.64万亿美元增加到7.75万亿美元,增长67。六年中,共有7929家中小企业到创业板市场进行IPO发行,累计筹资4472.3亿美元。 这期间,以2000年为界,全球创业板有过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繁荣高涨和21世纪前3年的下挫调整,这使创业板的各项指标除上市公司增长还算平稳外,都呈现一个倒“V”型。就IPO家数来说,2000年,全球创

4、业板市场共有2233家公司首次发行,筹资1800.9亿美元,较1997年分别增长68.9和270.6;2002年较2000年却分别下降60.3和87.2。就交易量而言,2000年,交易额达到20.7万亿美元,较1997年增长347.1,2002年却较2000年下降62.6。就市价总值而言,1999年底,全球创业板市场市价总值为5.9万亿美元,较1997年底增长203.1,2002年底较2000年底下降61.8(图1)。由此可见,直至2002年底,全球二板市场的总体发展仍处在下降态势中。 图1:1997-2002年全球创业板概况 注:“市价总值”、“交易额”的单位为百亿美元;“IPO筹资额”的单

5、位为亿美元 2003年上半年以来,海外多家二板市场的指数出现反弹,全球各创业板市场普遍上升,其中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和日本佳斯达克的涨幅较大。但是,与2000年3月的高峰时期相比,这种上升仍难以肯定是反转性的。例如,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今年8月1日报收于1715。62点,与年初相比涨了23.9;但仍然仅为历史最高点5048.62的13左右(图2)。再观察创业板,虽有所上升,但从长期来看,至今年3月底,创业板指数已持续下跌至108.3点,不仅低于今年年初值,还不到峰值888.89点的八分之一(图3);4月更换指数后,技术追溯到2002年初,6月底的指数值也仅比今年年初涨了7.4,但与去年年初相比

6、仍跌了41.1(图4)。因此,这种指数的回暖,更接近于超跌后的“反弹”,而非“反转”;这种发展新趋势能否持久、是否真正能归功于二板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图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2000.1.3-200.8.1图3:创业板指数2003.3-2003.3图4:创业板新指数2002.1-2003.6 2.不应忽略海外若干家二板市场已经宣告失败的事实 自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前身店头市场的成立算起,在二板市场短短的40余年历史中,已有多家二板市场宣告失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新兴公司交易所ECM、英国的非上市证券市场USM、德国新市场、纳斯达克日本分市场和最近宣布关闭的纳斯达克欧洲分市场(表1)。 表1:海外

7、二板市场运作失败的典型案例地区二板市场名称交易所开设年份关闭年份主要原因美国新兴公司交易所ECM(EmergingCompanies Market-place)AMEX证券交易所199219951992年,AMEX建立了二板市场ECM,旨在为主板培育后续力量。由于ECM与主板除了门槛低之外,相差无几,没有独特的投资概念,未能引起市场关注;加之ECM上成长起来的好企业纷纷“升级”到主板上市,因而市场格外萧条。英国非上市证券市场USM(UnlistedSe-curitiesMarket)伦敦证券交易所198019961980年为规模较小、不太成熟、尚未达到主板上市要求的公司而设立。关闭后,在其基础

8、上建立了AIM。日本纳斯达克日本分市场(NASDAQ Japan)纳斯达克与日本软库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2000.62002.12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纳斯达克在日本的投资在可预见的未来势必无法回收。为遏止不断扩大的投资亏损,纳斯达克决定退出日本市场。德国德国新市场(NeuerMarket)德国证券交易所1997.32003.1上市公司质量差、市场监管不力,投资者信心低落导致市场交易清淡。欧洲纳斯达克欧洲分市场(NASDAQEurope)并购易斯达克市场(EASDAQ)而成2001.32003.6科技股泡沫破灭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股价飘忽不定,使年轻的成长型公司发展受阻,这使纳斯达克这样

9、以科技股为主的交易平台严重受挫。 总结上表,可以看到,这几家二板市场运作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交易清淡、市场流动性差所致;再进一步分析,流动性差的原因又可区分为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公司上市和投资者信心低落。我们认为,除却二板市场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之外,二板市场过多过快地开设、为争夺上市资源而放低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上市资源来看,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的预备上市公司的数量总不可能无限量增长,而近年来一些国家开设二板市场的速度大大超过了预备上市公司的增长数量,这导致的结果是:轻则二板市场被迫关闭,重则形成恶性竞争,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 以日本为例,近5年中各主要交易所的二板市场纷纷成立:1998年,在

10、店头市场的基础上,日本成立了佳斯达克市场;1999年,在已有的东京二板市场之外,东京证券交易所又成立了高增长新兴股票市场(Mothers),名古屋证券交易所也于同年10月开设了成长企业市场(Centrx);2000年5月和12月,札幌证券交易所开设了成长(Ambitious)市场,福冈证券交易所设立了Q板市场,而同年6月,纳斯达克为推行其环球交易战略,又在日本开设了纳斯达克日本分市场。可见,日本开设二板市场的速度是较快的,各证券交易所为了增加或维持业务、吸引公司到本交易所上市,纷纷在主板之外开设二板,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作为外来者的纳斯达克日本分市场,开设两年后仅吸引到98家上市公司,市场

11、流动性很差而必须向合作方大阪证券交易所交纳巨额服务费,终因入不敷出而被迫关闭。其实,由于上市资源有限,日本其他二板市场给各自的证券交易所带来的盈利也是相当微薄的。 与日本相比,成立于1997年的德国新市场在短短5年经历了暴涨暴跌,造成的危害更大。为了在与欧洲其他二板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上市资源,德国新市场将上市要求降得更低、市场监管也不够严厉。在成立之初的几年时间里,德国新市场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新发行数量和筹资额大幅增长,交易量不断攀升;2000年,其交易额达到559.7亿欧元,相当于当年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家新市场交易总量的近2倍。在指数方面,德国新市场的综合指数在市场建立后不

12、久就一路攀升,出现暴涨的局面;从1998年至2000年3月约三年的时间,该指数增长了7.6倍,最高达到8559点,这个速度在全球创业板市场中也是最快的。然而,乐极生悲,德国新市场的问题很快浮出水面:上市标准低使不少公司仅凭一个想法即可上市,而缺乏发展后劲;信息披露的监管松懈导致财务丑闻迭出;为了攫取巨额利润,券商推波助澜地将不合格公司包装后荐入二板市场。这些都导致了德国新市场充斥了垃圾公司,投资者信心极度低落而被迫关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上半年全球部分二板市场出现反弹的时候,德国不为所动,并且加快了关闭的步伐。德国原来决定于2003年底关闭新市场,但至7月底,它已将新市场中业绩尚

13、佳的企业转移到主板市场,新市场关闭事宜处理完毕。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国二板市场回暖的浪潮中,又一家二板市场纳斯达克欧洲分市场于2003年6月关闭。除了科技股比重较大造成的风险以外,纳斯达克欧洲分市场在同英国AIM市场等欧洲同类交易所的竞争中频频失利。此外,纳斯达克首席执行长格雷菲尔德(RobertGreifield)说,目前正在评估旗下德国子公司纳斯达克德国(NasdaqDeutschland)的运营状况,并将在年底前决定它的命运。 由此可见,二板市场的关闭有制度上的原因:上市标准较低,公司经营风险大,导致二板市场公司素质良莠不齐,倒闭风险大;上市公司行业分布过于集中,抵抗风险能力差,容易“一

14、损俱损”;市场监管不力,信息披露有假,导致投资者信心低落等。而二板市场开设速度过快,与上市资源的数量不匹配,导致各交易所之间为争夺上市资源而恶性竞争,使这些缺陷更加突出,严重的则导致了市场关闭。 3.近期海外二板市场建设的新举措新趋势 今年以来各主要海外二板市场虽然有向好的趋势,但是这种发展新趋势能否持久、是否真正能归功于二板市场还有待于观察;尤其,注意到近期关闭的二板市场后,我们尤其要关注二板市场发展中值得深思、研究的趋势: (1)部分二板市场更换指数,以期改善市场形象,而实质仍未有根本改变。 欧洲易斯达克市场(EASDAQ)在被纳斯达克收购后,成为其欧洲分市场。但是,市场的发展并无起色,指

15、数从2000年3月的1900点下跌到2002年8月的95点,跌幅为95;2002年10月7日,欧洲纳斯达克为改变指数的不良形象,把综合指数基数更改为2500点。截至2003年6月18日,纳斯达克欧洲综合指数收于3081点,涨幅达23.2。但是,指数编制的变化并未带来市场的实质性改变,纳斯达克欧洲分市场仍然于2003年6月宣布关闭。 同样,在创业板指数即将跌落100点之际,为了消除指数下跌带来的市场形象损害,联合交易所于2003年4月14日推出标准普尔交易所创业板指数(GEM),取代原来的GEI指数,标准普尔创业板指数(GEM)基数为1000点。 (2)海外多家二板市场进行整顿改革,使其功能特征向主板靠拢。 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几个二板市场,均经历过反思、检讨和修正二板市场相关规则,而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改革措施无一例外在向主板特征靠拢,而这些改革措施对其强化监管、稳定市场、维护投资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