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婷案例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54705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韦婷案例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韦婷案例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韦婷案例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韦婷案例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韦婷案例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韦婷案例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韦婷案例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社会活动案例:我该怎么办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第二幼儿园 韦婷一、活动背景前几天,我班的陈萌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到超市去,由于人多拥挤,陈萌走丢了,孩子找不到妈妈,一个劲地哭,后来多亏超市的保安帮陈萌找到妈妈。听到这件事,我一直在想: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的照顾多,保护多,一旦遇到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在现实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为了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增强安全意识,我便设计了“我该怎么办”这一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一些遇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智慧树”、“智慧果”、“皇冠帽”这一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游戏材料,同时还根据教

2、学的需要拍摄了有关录像,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来选择、判断。幼儿兴趣高、记得牢,有效地进行了安全教育。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学会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好办法,懂得自我保护,强化安全意识,树立“我能行”的意识。2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讨论分析中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3了解竞赛活动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竞争、合作意识。(二)活动准备:1“智慧树”(小松树)四棵,“智慧果”(各色塑料果子)若干,皇冠帽若干,红绿旗人手各一面。2图片、数字标记,录像片段。(三)活动过程:1以讨论、谈话方式,引出话题。师: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个妈妈骑着车带着她的女儿上幼儿园,忽然车子一滑,她们从车上摔了下来,那小女

3、孩只擦破了一点皮,妈妈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可能是腿受伤了,这可急坏了小女孩,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又好又快)幼A:如果妈妈受伤很严重,我就拦一辆“的士”车,送妈妈去医院。幼B:如果妈妈受伤不严重,我就帮妈妈揉揉。幼C:请叔叔阿姨帮忙师:小女孩忙请叔叔阿姨帮忙拦丁一辆出租车,送妈妈去了医院。2游戏:智力大赛,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好方法。师: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突然遇到一些危急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谁想的办法多。(1)了解竞赛活动的游戏规则。请幼儿自由组合分成四组。(提供形状、颜色不同的椅子让幼儿按其特征自由分组)

4、师:在每一组桌上都有一棵“智慧树”,只要答对问题,你的“智慧树”上就会长出一颗“智慧果”。让我们来比一比,哪组“智慧果”结得最多,这组的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顶皇冠帽。(2)进行讨论题比赛,要求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观看录像:火灾师:呀,发生了什么事?(火灾)如果发生了火灾,你该怎么办?幼A:立即拨打110。幼B:马上离开着火的地方。幼C:喊救命,马上用水灭火。幼D:立即拨打119。师:你觉得哪些办法好?幼A:我觉得打119的办法又快又好。幼B:自己用水只能灭小火,火大了就不行了。请幼儿讨论110是什么电话,119是什么电话,请幼儿讨论并讲述怎样赶快离开着火现场。(3)进行选择题比赛。请幼儿观看

5、并讲述录像情节:小女孩和妈妈在商场里走散了。师:如果你不小心走失了,你怎么办?老师这里有4个办法,请你来选择。(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办法一:又着急又害怕,只会哭,别人问你什么也不说。办法二:站在原地等妈妈,妈妈肯定会回来找我的。办法三:请营业员或保安帮忙打电话给妈妈。办法四:到商场的广播室请播音员通过广播帮自己找妈妈。请幼儿站到相应的图案数牌前并讲述自己的理由,答对的幼儿都可为自己小组赢得一颗“智慧果”。(让幼儿学会分析哪种情况采取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请幼儿观看录像并讲述:爸爸妈妈都不在,小女孩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来敲门,说是找小女孩的爸爸师: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师:如果你一个人在

6、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怎么办?老师这里有3个办法,请你来选择,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可站到数牌4的前面。办法一:立即开门请客人进来;办法二:很害怕,不开门;办法三:隔着防盗门请客人留下电话号码,等爸爸回来再打电话联系。幼儿站到相应的数牌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其中有2名幼儿选择了办法四,幼A:马上打电话给妈妈,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幼B:我从猫眼里看看认不认识这个人)请幼儿讨论哪些方法比较合适,并观看录像的后半段,答对的幼儿都可为自己一组赢得一颗“智慧果”。(4)游戏:看谁举得快,让幼儿判别。要求:对就举绿旗,错就举红旗;全组都举对,便可得到一颗“智慧果”。发现着火了,赶紧拨打电话119。煤气泄露

7、了,赶快关掉煤气阀,打开窗户,并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出鼻血了,赶紧用手去揉。和小伙伴一起玩炮仗,可炮仗没响,便赶快走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3评出获胜者,戴上皇冠帽,随着欢快的音乐出活动室。我该怎么办活动反思: 重龙二幼 韦婷本次活动的生成来源于一个偶发事件,但这一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是安全教育的内涵,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果是空洞的说教幼儿只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竞赛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通过讨论、分析,知道了一些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首先以讨论、谈话方式,引出话题。富有探索性的开始环节,让幼儿学会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接着以游戏智力大赛,引导幼

8、儿学习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好方法。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竞争、合作的意识,并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敢于尝试、判断,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案例:由“故事教学”引发的对幼儿谦让教育的思考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第二幼儿园 韦婷 今天我又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孔融让梨, 其用意不言而喻,我希望通过这则故事帮孩子懂得谦让分享的道理。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后,问小朋友要不要向孔融学习?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要。为了检验教育效果,我拿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果冻,请幼儿分享。只见孩子们象风儿一样冲向最前面,风卷残云般,将盘子中的果冻一抢而空,全无谦让的意思,拿到大果冻的喜滋滋,拿到小果冻的撇着嘴,没拿到果冻

9、的气愤不已。面对孩子们这众生相,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教育不起作用了?刚才孩子们不是异口同声地说要向孔融学习吗?现今的孩子们为什么口是心非?”我此刻不停地强调:“谁能象孔融一样谦让?”孩子们听到后的举动几乎都是捧着果冻大口的送到嘴里。于是我又换了一句话:“看江雪小朋友没有吃到,谁能象孔融一样,做个谦让的好孩子?”说完用审视的目光开始逐个扫视每位幼儿。此时朱科蓓慢慢站起身,用及其细小的声音说道:“我送给她吧!”说着眼睛一直看着老师。看到这里,我马上说了一句:“蓓蓓真是一个谦让的好孩子,我们给她鼓鼓掌!”一、语言教育活动孔融让梨后引发的对幼儿谦让教育反思:从最后“挺身而起”的蓓蓓小朋友眼中,我们读到

10、的不是谦让的快乐,而是迫于对老师要求的满足,她的行为是直接指向于对老师权威的服从,基于外在原因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长久吗?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自始至终都忽略了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却将谦让作为一种外在的要求,刻意要求幼儿模仿,忽视了让幼儿体验谦让的快乐。因此,幼儿即使表现出了谦让行为。那也是对权威的服从,是表面现象,它难以内化成幼儿的自发品质。它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培养出了一批言过其实的空头道德家,而不是言行一致的道德规范的自觉履行者,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奸猾“的形象。二、集体活动与生活活动整合,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孔融。基于以上分析,我对原定的活动进行完善,我将集体活动和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体验

11、故事中的孔融。我又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孔融让梨,讲故事到“分梨“处,请幼儿展开讨论“孔融会怎么做?”讲述后半段,分析孔融让梨后心里会怎么想。然后我让孩子们看一段生活中的分享、谦让的录象,从幼儿的快乐体验中去分析幼儿的行为。最后再请幼儿分享果冻,要求幼儿既让自己吃的开心,又让别人吃的开心。请幼儿讲述分享果冻时的开心所在。当分享果冻开始时,幼儿仍是快速地抢到自己想要的果冻。此刻,教师在一边轻声地提醒幼儿“怎样让自己吃的开心,又让别人吃的开心呢?”某某幼儿首先与旁边的一位幼儿交换分享了不同品种的果冻。教师立刻因势利导:“你开心吗?为什么?”“因为我们两个分吃不同口味的果冻,味道不一样,所以我们两都很开心

12、!”孩子们刚回答完,周围幼儿似乎也想分享这种快乐。于是乎,许多幼儿自寻伙伴分享去了。而众多同伴中,有一位幼儿一直抱着自己的大果冻独享,而他为了独享这大果冻,一直一个人单独地座在一边,边吃边用眼睛看着周围说说笑笑的同伴。由此我想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光靠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靠给幼儿讲几个故事也是不行的。先前我只是让孩子们想想要不要向孔融学习,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孔融的角色。后来,我将集体活动与生活活动整合在一起,留下的只是“我快乐,别人也快乐”的善意提醒。幼儿不需要再去寻找那监督者的视线,而只需要同自我对话,需要的只是调整自我需求矛盾。因而也看不到那“奸猾”的目光,而是反省的眼神。诚然,良好的道德品质

13、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都用心渗透,对幼儿起到深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看来以幼儿为主体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才是重要的,我们要关注的是幼儿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表面的、眼前的道德知识的获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单一地强调幼儿要谦让,而是鼓励幼儿不断的进行交流、对话、表达,鼓励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建构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经验,与次同时,教师将谦让、分享这一良好的品质着眼于“快乐了自己,又快乐了别人”这一互惠点上。这更有利于具有自我中心意识特点的幼儿接纳,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情感动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幼儿需有较强的自我中主义,但也有与人交往的强烈愿

14、望,当别人因谦让而产生了愉悦的体验时,他也会情不自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获得与同伴一起快乐的满足。但毋庸质疑,要激发内在的动力,则必须在一个宽容、接纳的环境中。一个宽容、接纳的外在环境才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育。因此,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并不强行要求每位幼儿都必须做到,而是善待幼儿的多元反应,允许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这些不同程度的行为势必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当幼儿在拿到大果冻吃得开心,并与别人分享又让别人开心中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在没拿到果冻又得到同伴的赠予中体验到了得到帮助的快乐;在抢到大果冻吃不完又不分给别人的独自享用中,体验到了欲望的满足但也承担了满足后的孤单等等。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

15、,体验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深刻的、最持久的。相信这些体验会远远比那些“要谦让、分享”的简单说教,更深刻地留存在孩子们的记忆中。此时,这种情感体验会使个体原有的道德认识结构失去平衡,个体就合会试图自主地调整自己的道德规则体系。在活动中,从那些没有吃完又不愿分享的幼儿眼神中,我们能读出他的矛盾,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幼儿正自主地内化他们所获得的道德情感体验。相信,在一次次的矛盾冲突之后,他们会自发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 三、 从故事孔融让梨当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即营造一个宽容、接纳的氛围。在这其中,幼儿的自主意识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才有助于幼儿自主地内化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注重师生、同伴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在平等的对话中,幼儿才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在平等的对话中,才有利于幼儿与对话者交换意见、沟通心灵、碰撞思想,不断的调整自己的道德惹事内结构。 第三,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道德情感体验。只有从内在动机出发,才能触及幼儿道德结构的核心,避免表面的道德知识的获得,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行为。第四,于生活的细节中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道德品质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