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54557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是由 XX与XX以小组为单位而进行 的。在我们发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模糊和淡薄之 后,决定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我们暑期实践活动的主题。在 XX年7月初至8月中旬期间,我们分别在各自附近的居民区 密集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我们的活动,在此也非常感 谢大家的配合与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同时他们也对我们提出 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对我们的活动进行帮助非常之大。一、调查的开始与发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的同时,是否 注意享受之后的剩余的垃圾。出门逛街,常会看到生活垃圾 随便扔在马路、人行道

2、边,而且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 一袋袋的垃圾或堆或散在路边,十分影响市容同时也未做到 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由此,我们在 XX 年 7 月初至 8 月中 旬共发出了 100 份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回收 100 份。据统计,调查的中青年人占 87%,老年人 13%,有 80%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基本清楚,85%的人对目前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不满意或认为有待改进,80%的人是通过电视、广播及报纸书籍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的, 90%的人在社区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表示只有极 少数人是按照分类来扔垃圾的,并有 75%的人平常是整袋垃 圾一起处理的,有 65%的人表示若政府出台

3、生活垃圾分类相 应政策会遵守垃圾分类处理的。我们还调查了环卫工人,家庭父母,一位妇女坦言:垃 圾都是一扔了之,没想到垃圾还有分类,也不知道什么是分 类。她所理解的垃圾分类,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 比如废旧报纸、杂志、易拉罐等。不知道为何要分类,哪些 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经过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的 被调查人都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 如何分类, 为什么要分类, 他们只是按照习惯把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放到附近的定 点,或者直接放在自己的楼下,由保洁人员来收集,然后集 中运去填埋,其中没经过什么的处理程序,垃圾桶数量少之 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在我们的调查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与我们同龄

4、的 大学生,他们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有着明确的认识,但是苦于 周围设置的垃圾桶而无法实施垃圾分类。有一位大学生表 示:“垃圾分类我很赞成,但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垃圾分类并 不现实,一是我不知道分类标准,再说武汉市也没那么多垃 圾桶盛装,还很占地方!再加上平常环卫工人来收集垃圾是也是一起装入车中,即使我分类了也是无用之功调查结果表明: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尚未形成,缺 乏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政策和手段。本市的居民普遍 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了解,特别是老一辈,也基本没听说 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感兴趣-还是直接扔掉最方便。生活垃圾未经过分类处理而就简单的填埋和 焚烧式处理垃圾,浪费了资源

5、。用环卫工人简单收集,浪费 人力物力,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我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基础设施单一,无分类收集,填 埋后无害化效果也不理想,先进的垃圾堆肥技术未被启用, 生活垃圾尚未形成有利于垃圾从源头资源化、减量化的有效 治理体制和机制。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于政府相关部门责任 不清,政府投入不足,公众对垃圾处理缺乏应有的熟悉,对 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研究力量薄弱。同时由于前端 减量的资金投入不足,法治手段薄弱,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推 进,工作落实难度很大。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缺乏资金支 持,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也难以调动垃圾产生单位主动 减量和企业参与新技术开发和投入的积极

6、性。法律不健全且执行不力也是一方面,目前我国关于垃圾 分类技术管理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法律方面的规定和研究却 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晚, 相应的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 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和配套法律法规等不足。配套 法律、法规不足,目前关于垃圾分类的配套法律、法规只有 一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其颁布于 年,目前还没有正式实施;地方性法规不到位,缺乏政府和 政策扶持。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 配套的执行措施;市民对垃圾分类具体办法不了解,无法具 体实施等。在法律方面,则存在地方性法规不到位或立法有 空白、各地立

7、法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地区 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前些年对垃圾 分类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是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没 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我们也并不 是束手无策、无法可依的。法律是存在的,但还不够健全, 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就是这些要求不高、尚待完善的法 律,在现实中也得不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本市政府也没有 认真执行。本市的生活垃圾之所以没有进行分类,简单的说一方面 是因为市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分类意识;一方面是因 为有关部门执行、监管、宣传力度不够,从垃圾桶数量少之 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等;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 济不允许造成

8、的,近几年武汉正在把资金主要投注于城市建 设,修建各种道路、大桥、高架桥、隧道及地铁,资金有限 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一)提高熟悉,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应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熟悉城市垃圾收集与处 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强化领导意识,齐抓共管,落实 项目, 落实资金, 促进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 出台配套政策, 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为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提供保障。(二)全面发动,大力宣传1. 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 垃圾的收集与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应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认清垃圾带来的危害,让全市 人民都来关心和支持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建议成立领导 小组,印发公开信,召开动员大会,

9、争取社会支持,为垃圾 的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奠定基础。2. 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 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 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 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 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 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 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3. 封闭旧的垃圾道,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社区回收站可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建立现代 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使垃圾回收成为其创收的 途径,贴补消费者卫生保

10、洁费用的不足。政府可实行减免经 营税的倾斜政策,来调动社区的管理积极性。新建小区更是 要合理规化垃圾回收站,逐渐成为审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 强化新型社区的综合功能。4. 改善目前的垃圾储运形式 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尤应注意 的是,要对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分隔式的改造,分类装 载垃圾。充分发挥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将可再生利用 的垃圾转卖到企业。另外,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 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 竞争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5. 大力开发垃圾回收利用的科学研究 如电池、塑料等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积极扶植垃 圾回

11、收利用的下游产业,消化和充分利用垃圾资源,为社会 造福,减少二次污染。(三)合理分类,定期收集 建议学习国内外分类收集垃圾的先进经验,多设分类垃 圾箱, 或设定期定时收集的垃圾摆放点, 引进奖励机制 ,按期 按时投放者奖励,否则罚款,资源垃圾投放达到一定数量者 给予奖励。定期定时分类收集垃圾的摆放点可先在规范的小区内试行,然后再向全市推广。收集时可派监督指导员指导 分类或由监督员大体分拣,这样把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作 为资源收集起来,把不可回收利用的送到垃圾场或焚烧或填 埋或堆肥(危险品另外处理),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减少 了垃圾的生成,化害为利,造福人类。1. 投放和处理垃圾投放市民在家中或

12、单位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 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投放前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 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后,清理干净后 投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 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容器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滋 生。垃圾收集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 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的方式,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 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垃圾处理 厨余垃圾: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散或集中处理,

13、通常采 取堆肥、厌氧消化等生化处理方式。其它垃圾: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2. 部分国家的垃圾分类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 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 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 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 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日本垃圾分类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 服。日本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分类精细,回收及时。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 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 目,以此类推。可燃类

14、:简单讲就是可以燃烧的 -但不包括塑料,橡胶制片,一般剩菜剩饭,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属于可燃垃 圾。资源类:报纸,书籍,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 不可燃类:废旧小家电(电水壶,收录音机)衣物,玩 具,陶瓷制品,铁质容器。粗大类:大的家具,大型电器(电视机,空调),自行 车。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 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 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 518 项之多。 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 壶属金属物,但 12 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 12 英寸以上则属 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 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

15、衣料,但前提 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 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 44 类,并计划到 2020 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 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 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 收可燃垃圾, 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 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 很多社区规定早 8 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 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当。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 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

16、 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 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 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 绿、 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 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 分别写着:纸杯、 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 韩文。三是人人自觉,认真细致。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 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 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 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 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 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四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 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 料容器被分别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