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4540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大陆石墨科技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年月目录、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事故管理制度、环保培训教育制度、环保奖惩管理制度、环境治理管理制度、原料装卸管理制度、“三废”管理制度、“跑、冒、滴、漏”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运行管理制度、环保奖罚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员岗位责任制、环保卫生管理制度、环保责任制、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及环保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保护环境,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杜绝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经 公司研究,制定如下环境保护目标,望各有关部门和人

2、员认真执行:、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杜绝采购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设施设备, 采购劳动保护用品、设施设备时要索取相关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 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或安装、调试、运行。、新建、改扩建项目时,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新建、改扩建项目时,应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条件不符合 禁止建设和施工。、新建、改扩建项目试生产运行正常后个月内进行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验收不合格禁止继续生产。、严禁向生活水体排放各种含有害物质的污水。、污水排放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3、为搞好公司新建、改扩建项目保护管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 源、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的要求。、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 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 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

4、响报告表,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 环境影响登记表。、有建设项目时,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 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 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 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

5、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 设施投资概算。、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 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 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 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 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个月内, 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的

6、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 竣工验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保护设 施应当分期验收。、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 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为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防治污染,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依 据、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环境保护设施,是指为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所建成的处理处置、净化控制、再生利用设施,以及配套的 设施运行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废水处理利用 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利用设施

7、、自动监测系 统等设施。未经上级环保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停用、拆迁或损坏。、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是指从事环境保护设施操作、维护、管理、保 证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和利用的活动。、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的维护保养、检修、操作运行等规章制 度。、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包括以下两种方式:自行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对自己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运行、 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处置和利用,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委托运行:分为代理运行和社会化运行。代理运行:是指具有独立法 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的委托,对其环境保护设 施运行、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和利用,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

8、活动。 社会化运行: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 单位的委托,利用社会投资或自己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为其提供污染物 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的社会化服务,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自行运行环境保护设施达不到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的,必须实行委托运行。、各班组应加强对环保设施的巡检,并做好环保设施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清扫、检修,确保完好率,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生产 设施同步运转。、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施施工和建设,无工艺设计缺陷和工程 质量问题,设施建设应优先采用“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推荐的技 术;能满足所处理处置污染的需

9、要并能连续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能达到 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竣工验收;组织配备设施故障或污染事故发生时的预警和污染预防应急处置设施;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上述条件(但不仅限于上述条件)。对将投入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考核,符合上述条件的设施方可投入运 行。不符合运行条件的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的,由设施运行单位承担由 此导致的相关环境责任;、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符合建设要求的,应限期进行技术 改造,达到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实行资质许可制度。所有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 的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书;未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

10、行资质许可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活动。、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制度,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的人员必须取得岗位培训合 格证书;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 操作和管理岗位的工作。、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环境保护施投入运行后, 应保证设施无故障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与环境保护设施配套 的自动监控设施应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责任、操作规 程

11、、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运行记录台帐、监测报告、运行信息公开,做 好运行记录,确保与主体生产设施的同步运行率达到。、要对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出现故障时,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维修或更换。因不 可抗拒原因,设施必须停止运行时,应当事先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停止运行的原因、时段、相关污染预防措施等情况, 并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恢复设施运行的, 环保部门责令污染物产生单位停止生产,待环保设施修复后,经环保部门 批准,方可恢复生产。、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因设施运行不正常发生污染事故时,必须在 小时内向当

12、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 急措施消除环境污染,确保环境安全。、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设施运行情况。主 要内容包括:设施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取样和监测情况。主要 内容包括:设施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取样和监测情况、连续运 行记录等。公司有义务将设施的运行状况、日常监测数据和各项管理制度向社会 公开,自觉接受公从监督。、必须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现场检查, 如实报告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阴碍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得 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服务合同必须按照合同法的要求明确有关各 方的权

13、利责任义务和服务要求与承诺。合同正式签署后,合同正式文本应 于天内向当地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运行合同的内容进行,违 反合同造成的后果由违反合同一方承担由此而引发的相关责任。、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权利和义务: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从设施运行委托单位获得运行服务 费;无违法行为不得被剥夺设施运行管理权, 正常运行业务活动不受干涉;严格遵守设施委托运行合同,保证设施正常运行;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违反本条例和设施运行 不达标排放产生的环境责任环保事故管理制度为加强公司环保事故管理,及

14、时汇报和处置环保事故,避免事故进一 步扩大,依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规定、标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 定本制度:、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 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 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突发性 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污 染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 事故等。根据危害程序,环境污染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 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环境污染破坏行为,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 含万元 ) 以上,使人群发生明显中毒

15、症状,出现人员中毒死亡,因环境污 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事 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万元以上 (含万元) ,万元以下 (不含万元) ,人群发生中毒症状,人员发 生明显中毒症状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在万元(含万元)以上,万元 (不含万元 )以下,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引起工 厂与群众冲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事故:一般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 (不含万元 )的事故;由于环境污染 , 使附近车间或工段人员感官受到刺激 ,影响正常工作的 事故称为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 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 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 员受害情况、事故类型、现场情况等;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