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导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4476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羽之死》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之死》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时数:三课时 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

2、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生字注音 垓( ) 骓( ) 麾( ) 能属( )者 田父( ) 绐( ) 刈( ) 二、多音字 度 靡 创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四、研习第一

3、部分 1、重点字词解释 壁 则 幸 为 拔 盖 若 2、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有美人名虞 3、古今异义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项王泣数行下 (3)、左右皆泣 4、固定句式 骓不逝兮可奈何 5、学生诵读该段。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学时 一、 研习第二段 1、重点字词积累 直 南 走

4、 父 绐 败北 卒 决死 2、归纳一词多义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亡国破家相随属 (5)屈平属草稿未定衡少善属文。 (6)属予作文以记之。 3、文言句式 然今卒困于此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 耳汉骑追者数千人 4、诵读该段 (1)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2)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3)、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4)、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5)、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

5、6)、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二、研习第三段 1、重点字词积累 以为 向 期 靡 为 会 辟易 伏 2、古今异义 山东 3、诵读该段 (1)、这一段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2)、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3)、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三、 研习第四段 1、重点字词解释 亦足王也 独 兵 被 顾 德 2、一词多义 为诸君溃围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赤泉侯为骑将 以故汉追及之 我何渡为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至,无以渡 吾为若德 不忍杀之,以赐公 3、固定句式 无以渡 我何渡为! 4、诵读第四段。 (1)

6、、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2)、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3)、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第三学时 一、 小结项羽在本文中的形象 二、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主卷土来? 三、拓展延伸 用一句名言,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联系现实进行点评。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