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54382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2009年江苏卷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2质疑: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变化吗。冰河的观点: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没有变化。证据如下:(2009山东卷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

2、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从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刺激前,在a和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原因分析:根据Hodgkin与Katz的离子学说和教材对K+和Na+分布状况的叙述:K+(Na+)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中具有决定作用,两者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静息时,膜对K+通透性大,对Na+通透性很小,对 A- (A-表示带负电的蛋白质基团,仅存在于膜内)几乎没有通透性。此时,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每流出一个K+,细胞外便增加一个正电荷,

3、相应的细胞内便产生一个负电荷,随着K+的外流,正负电荷之间产生的电场力会阻止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 K+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即为静息电位,也称为K+的平衡电位,由此可见,静息电位实质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和Na+在细胞外的浓度无关。静息电位主要受细胞内外K+浓度的影响:如细胞外K+浓度增高,K+浓度差减小,向外扩散的动力减弱,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减小(即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如细胞外的K+浓度降低,将引起静息电位增大(即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09上海生物试题28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

4、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解析:本题干曲线图表示的意义仅是兴奋在A电极处的变化过程,即A电极处的静息状态兴奋状态和恢复静息状态过程中AB两电极之间电位差变化.而选择项C却是兴奋由A至B传导过程中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化。选择项C的结果其实就是两次选择的参考电势不一样造成的。当“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时候,当A兴奋又恢复为常态过程中,B电极为参考电极,出现选择项C的左边那段;当B兴奋又恢复为常态过程中,A电极为参考电极,出现选择项C的右边那段。根据

5、题干和课本离子流动方向的的信息,当膜内为正电位时候,相应的膜外位置会出现负电位。因此,在神经冲动从左往右传导过程中,A和B都先后都会出现负电位,A和B之间两次产生电位差且方向相反。在A兴奋又恢复为常态且B还没有兴奋的时间,A和B是等电势,所以选择项C的两个波峰之间有一段零电势差的时期。神经电位的相关高考试题归类解读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日益成为各套高考试题集中考查的热点。原因是电位变化能够综合考查考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的透彻和灵活程度。而另外可以综合的考查物理学的电位变化,数学模型的概括统一。所以,现将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相关问题做一梳理和比较,希望能够对此类问题清晰思路,深

6、入理解。一、有关电位变化机理的背景知识1.静息电位由于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离子浓度不同,膜外钠离子浓度高,膜内钾离子浓度高,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负离子却不能扩散出去,膜外的钠离子也不能扩散进来。所以,膜内为负,膜外为正(极化状态)。2.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膜上有两种离子通道,一种是钠离子通道,一种是钾离子通道。当神经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于是膜外的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该处极化状态被破坏,变成了内正外负(反极化)。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通道又重新关闭,钾通道随之开放,钾离子

7、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右图即为整个过程的电位变化曲线。接着,在短时间内,神经纤维膜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极化状态。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全部过程只需数毫秒的时间。3.测定电位的方法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枪乌贼大神经,具有的粗大的神经纤维。又发现了一种玻璃管微电极,很细到尖端直径1m(只有05m),管内充以KCl溶液,插入神经纤维膜内,另一个电极放在膜外为参考电极,两电极连接到电位仪测定极间电位差。发现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此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也就是说,膜属于极化状态(有极性的状态)。受

8、刺激后形成的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跨膜电势差。二、几种高考典型试题的分类解读题型一: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典型题例】:(2003年上海卷)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试题解读】: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可见,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D曲线正确。【典型题例】:(2010年课标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

9、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试题解读】:静息电位的形成是因为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是因为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的内流导致。降低了外液中的Na+浓度,必然使得Na+内流减少,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就降低。【解题启示】:从两道试题可以概括: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化是在稳定的生理盐水溶液中进行的膜电位变化。外界钠离子浓度不同,所产生的膜电位差也不同,动作电位的峰值就不同,两者呈现正相关增长。

10、题型二、电流表指针偏转推理【典型题例3】:(2007广东卷/多选)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试题解读】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跨膜电势差。所以,B、D选项不是静息电位测量方法。而A左侧的内膜为负,右侧膜外为正,电表指针向左偏转;C选项右侧的内膜为负,左侧膜外为正,电表指针向右偏转。正确选AC。【典型题例4】:(2010年浙江卷)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

11、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表示甲电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试题解读】:要注意审题不细致导致错误(有资料解析偏误),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即指针由中间而右偏,回中间,再向左,最后回到中间。图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A错;图指针右偏,说明电流方向为甲乙,受刺激部位为乙侧,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中指针偏回中间,说明兴奋传到了中点,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图指

12、针左偏,兴奋传到甲处,甲膜外为负,电流方向为乙甲,处于反极化状态,乙膜外为正,处于极化状态,C错;指针偏回中间,说明甲乙都回到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典型题例】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试题解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当刺激a处时,兴奋方向ab外、还有c环形路径,因处兴奋,形成兴奋传导的环形回路而反复循环,处相继又连续兴奋或抑制

13、,选项正确;因为兴奋绕一圈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距离,b处产生电位变化在先,c处在后。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无法逆突触的反向传导到a处,没有电位变化。刺激c处,同样a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解题启示】:要注重刺激神经纤维后的电位连续性变化过程;要梳理清楚几个关系:极化状态、去极化过程、反极化状态、复极化过程的关系如;注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测量方法与结果判断;注意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突触间的单向传导。题型三、膜电位变化的坐标曲线【典型题例】:(2009年安徽卷)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

14、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Na+(内、外)流。【试题解读】静息电位时,因为膜内是负电位,受刺激后,电位出现反极化过程,所以曲线向上走向,直至到达轴正值;到达峰值后,下降到轴负值,最后复极化,恢复到原初的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b点交于轴,说明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此时,仍然在去极化过程中,Na+仍然内流。【典型题例】:(2009年山东卷)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

15、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试题解读】曲线a完全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正确。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正确。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仍然钾离子通道打开,向外流,而Na+主要位于膜外,比膜内浓度高,正确。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通道打开,大量内流,导致膜内浓度高于膜外,答案为D。【典型题例8】(2009年上海卷)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试题解读】右上图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A为正电位,B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答案为C。【解题启示】:注意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的浓度和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注意电流表的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