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4261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思考引语: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 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 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 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 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 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 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 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提纲:一、职业倦怠的概念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四、预防和解除教

2、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 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 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 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 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 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 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 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 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 作中持续的

3、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 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 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 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 为三个方面: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 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 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 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

4、程中极易产 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 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 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 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 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 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 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 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 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5、,厌倦,情绪波 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 困难就躲,不愿钻研。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 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 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生理症状1、长期疲劳2、肌肉紧张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5、决策技能的降低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7、时间知觉失调8、劳逸控制失调社会症状1、对工作敷衍了事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3、抱怨与玩世不恭4、降低效能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心理症状1、否认或责备2、愤怒与压抑3、偏

6、执性、强迫症状4、自我贬损(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1、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 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 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 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 降低。2、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 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 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 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

7、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 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 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 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 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 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 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

8、,真的感 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 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 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 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 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 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 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 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 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

9、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 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 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 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 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 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 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 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 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 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

10、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 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 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 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 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 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 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 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 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 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

11、只会给教师带 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 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 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 业的无奈。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 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 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 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 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工作压力,占44.06%家庭压力,占23

12、.11%学校压力,占16.63%需求压力,占7.56%人际压力,占5.4%社会压力,占3.24%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 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 (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 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 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 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 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 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

13、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 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 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 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 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 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 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 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 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 及早解决问题。2、坚持

14、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 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 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 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 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 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 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 性特征。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 强调专

15、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 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 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 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 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 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 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 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 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

16、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 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 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 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 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 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 经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 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 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 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