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54100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Word(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本文来自工控商务网:http:/ 表面织构减少入射光学损失是提高电池效率最直接方法。化学腐蚀工艺是最成熟的产业化生产技术,也是行业内最广泛使用的技术,工艺门槛低、产量大;但绒面质量不易控制、不良率高,且减反射效果有限(腐蚀后的反射率一般仍在11%以上),并产生大量的化学废液和酸碱气体,非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反应离子刻蚀技术(RIE)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它首先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MASK(掩膜)再显影出表面织构模型,然后再利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制备表面织构。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减反射绒面非常完美,表面反射率最低可降至0.4,单多晶技术统一,生产工艺与设备都可移

2、植于IC工业,如果生产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可望取代化学腐蚀方法而大规模使用。京瓷产业化17.2%17.7%的多晶硅电池就是采用等离子刻蚀工艺的一个成功典范。1.2 发射区扩散PN结特性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传统工艺对太阳能电池表面均匀掺杂,且为了减少接触电阻、提高电池带负载能力表面掺杂浓度较高。但研究发现表面杂质浓度过高导致扩散区能带收缩、晶格畸变、缺陷增加、“死层”明显、电池短波响应差。PN结技术是国际一流电池制造企业与国内电池企业的主要技术差距。为了在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的同时避免表面“死层”,选择性扩散发射极电池技术是最有望获得产业化生产的低成本革命性高效电池技术,其技术原理简单且通过现有

3、装备已经在实验室实现,但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是该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国内某些大公司对外宣传的超过17.6%以上的高效电池其技术核心均来源于此,相信随着配套装备与辅助材料的及时解决近二年内将会迅速普及与推广。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氮气携带三氯氧磷管式高温扩散是目前主流生产技术,其特点是产量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随着电池向大尺寸、超薄化方向发展以及低的表面杂质浓度(表面方块电阻80120口、均匀性3%以内),减压扩散技术(LYDOP)优势非常明显,工艺中低的杂质源饱和蒸气压、提高了杂质的分子自由程,它对156尺寸的硅片每批次产量400片的情况下其扩散均匀性仍优于3%,是高品质扩散的首选与环

4、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链式扩散设备不仅适应Inline自动化生产方式,而且处理硅片尺寸几乎不受限制、碎片率大大降低而迅速受到重视,其工艺有喷涂磷酸水溶液扩散与丝网印刷磷浆料扩散二种。在链式扩散技术上,BTU、SCHMID以及中电集团第48所均已有长时间的研究及工业化应用,只要能在扩散质量上获得突破其一定会取代目前管式扩散成为主流生产装备与技术。1.3 去边技术产业化的周边PN结去除方式是等离子体干法刻蚀,该方法技术成熟、产量大,但存在过刻、钻刻及不均匀的现象,不仅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而且导致电池片蹦边、色差与缺角等不良率上升。激光开槽隔离技术根据PN结深度而在硅片边缘开一物理隔离槽,但与国外情况

5、相反,据国内使用情况来看电池效率反而不及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因此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行业出现的另外一种技术化学腐蚀去边与背面腐蚀抛光技术集刻蚀与去PSG一体,背面绒面的抛光极大降低了入射光的透射损失、提高电池红光响应。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inline自动化生产,不存在“钻刻”与刻蚀不均匀现象,工艺相对稳定,因此尽管配套设备昂贵但仍引起业内广泛关注。1.4 表面减反射膜生长技术早期采用TiO2膜或MgF2/ZnS混合膜以增加对入射光的吸收,但该方法均需先单独采用热氧化方法生长一层1020umSiO2使硅片表面非晶化、且对多晶效果不理想。SixNy膜层不仅减缓浆料中玻璃体对硅的腐蚀抑制Ag

6、的扩散速度从而使后续快烧工艺温度范围更宽易于调节,而且致密的SixNy膜层是有害杂质良好的阻挡层。同时生成的氢原子对硅片具有表面钝化与体钝化的双重作用,可以很好地修复硅中的位错、表面悬挂键,提高了硅片中载流子的迁移率因而迅速成为高效电池生产的主流技术。双层SiN减反射膜,通过控制各膜层中硅的富集率实现了5.5%4的反射率;而另一种SiN与SiO混合膜,其反射率更是低至4.4%,目前广泛采用的单层SiN膜减反射率最优为10.4%。图2 不同减反膜的光谱反射率在电池背面生长一层1030nmSiN膜以期最大限度对电池进行钝化与缺陷的修复从而提高电池的效率是目前的一个热点课题,由于该技术牵涉到与后面的

7、丝网印刷技术、电极浆料技术及烧结工艺的配合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它肯定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匹配封装材料对光谱的折射率定制减反射膜以获得最佳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光伏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如何减少电磁波对电池表面PN结辐射损伤以及损伤的有效修复是该工艺的核心技术,处理不好往往导致电池效率一致性较差。装备方面有连续式间接HF-PECVD、管式直接LF-PECVD。1.5 丝网印刷与金属浆料技术丝网印刷技术是低成本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其主要技术进步与电极浆料及网版制版技术紧密相联。电极浆料技术进步是提升电池效率的捷径,也是一些实验室技术向产业化转换的关键。根据电池表面扩散薄层方块电阻、扩散

8、结深以及表面减反射膜厚度与密度等开发相对应的浆料已经成为国际一流光伏企业领先同行的一个有力武器:如掺P的正银浆料实现低成本的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向浆料中添加添加剂实现80100um细栅技术;配合超薄片的低翘曲背铝浆料等等。硅片厚度不断减薄、电池面积不断增大,如何降低碎片率与电池片的翘曲度成为设备制造厂商与电池制造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设备方面已经出现能适应120um厚度硅片的全自动印刷设备。2、存在的问题 工艺方面:尽管太阳能电池制造是一个短工艺生产流程,光伏技术与检测手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太阳能电池工艺还不能处于完全受控的状态。我们无法从电池的不合理电参数来准确判断问题具体所在,对每一工序

9、质量也还没有完全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与手段,在线检测技术远落后于工艺技术的发展!设备方面:目前国内外各制造厂商设备缺乏统一接口标准,导致上下道工序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较大的时间与资源浪费!物化新工艺的装备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原材料方面:原材料市场特别是硅片质量良莠不齐,许多企业缺乏自律性,导致我国光伏产品质量不稳定,行业缺乏统一权威标准与准入制度。3、发展展望以硅片为载体的光伏电池制造技术,其理论极限效率为29。近年来由于一系列新技术的突破,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产业化水平单晶16%18、多晶15%17,按目前的晶体硅电池效率路线图与电池技术,提升效率的难度已经非常大。因此有人预言硅电池的市场生命

10、周期,但产品市场生命力的决定因素是其性价比,就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一样近一个世纪了仍然离不开硅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发电主要材料的现状不会改变,市场主导地位将继续延续!其特征将会是向着高效率、大尺寸、超薄化、长寿命方向发展。随着我们对半导体材料与光伏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会不断诞生一些突破性的技术来巅覆传统、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降低系统发电成本,实现光伏发电从补充能源向主流能源的跃进!只是以前这些技术都由国外企业与机构产生。可以预见通过中国广大“光伏人”的努力,今后这些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将会在我们中国本土企业与科研机构中产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工控商务网 (http:/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