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3702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心理学试题(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v2第一章: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B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C.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D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ACD2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B文化是可以共享的C. 文化以符号为基础D. 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A, B,C,D3. 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A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B无声的模仿吹长笛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B4. 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A. 对B错A5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A. 对B. 错Af/t

2、- 2第一章: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A. 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 物质主义D. 竞争ACD2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A. 美国B. 澳大利亚C. 中国D. 日本AB 3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 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A. 对B. 错A4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A. 对B. 错B5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A. 对B. 错Af/t- 2第二章: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

3、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 的吗?A. 对B. 错A2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A. 中性文化B感性文化C. 高情境文化D. 低情境文化B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 的人会觉得不舒服。A. 对B. 错A4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A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B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C. 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群体内。D. 成就型文化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从他

4、。D5普遍主义文化中的人在管理中强调:多选)A. 就事论事。B. 不偏离规则。C. 因人而异,特殊处理。D. 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应该遵守。ABD第四章: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化身份感适应性策略:A. 否定策略B. 整合策略C. 隔绝策略D. 卷入策略C2在香港被殖民统治的百年时间里,被定义为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港英政府对香港进 行的是“去中国化”和“去英国化”的管理。直到1997年回归中国,“中国人”的身份才 被确定。因此,要想进一步增进两地的了解,需要增强香港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感。A. 对B. 错A3请按文化身份感发展模型对下列过程排序:A反省。B不协调,身份感怀疑。C与主流文 化价值保持

5、一致。D整合的觉知体验。E对主流文化和身份感的抗拒。A. CBEADB. BECADC. AECBDD. ACBEDA4个人由于对自身所属的群体(国家、族群、地域甚或组织等)的意识而产生的身份体验 是:A. 文化定位B自我身份C. 文化身份认同D. 文化归属C5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A. 对B. 错A第五章:1当一种语言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后,其中很多原有的意义都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A. 对B. 错A2在中文和英文中尽管可以找到字面相对应的的词汇,但由于文化的缘故,会给同样的词赋 予不同的隐含意义,下列哪些选项表现了这个特点?A. 狐狸/foxB. 水仙花

6、/narcissusC. 龙/dragonD. 红色的/redABCD3中国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往往先陈述事实,而英美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观点。 背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喜欢采用归纳思维方式,而英美人则习惯演绎思维方式。这说明语言和 思维是相互影响的。A. 对B. 错A4对新语言的理解总是受限制于我们原有的知识,而知识又可以被我们的语言所反映。A. 对B. 错A5人们的行为、思想、情感是不受到自身语言的限制。A. 对B. 错B1当一个人所说的话和其非言语信息相矛盾时,人们倾向于相信语信息,因为语传达的 信息更明确。A. 对B. 错B2非言语沟通包括:A. 身体动作B目光接触C. 沉默D. 时间

7、知觉ABCD3面部表情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 表达规则B. 频度C. 强度D. 表达场合ABCD4下面这种情况属于哪一种空间距离?父母与孩子或爱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语言交流较少, 情感互动强烈。A. 亲近距离B. 个人距离C. 亲密距离D公共距离C5下面描述的是哪种时间观的特点?时间是为关系服务的,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 的,或者在一个时间段里可能会同时做几件事情,多头并进是正常的。A. 轮回时间观B. 线性时间观C. 灵活时间观D. 短期导向C第七章:1在哪个国家的餐厅就餐时给服务员小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A. 意大利B. 新加坡C. 美国D. 法国B2能代表日本文化的事物有哪

8、些?A.樱花B芭比娃娃C. 和服D. 旗袍AC3在中国交换名片的时候,下列哪些行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A. 递送名片递送时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B. 不给对方本人的名片。C. 看也不看立马塞进名片夹里。D与多人交换名片时,依照职位高低或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进行。BC4在工作的时候,日本人对上级的要求或指示是绝对服从的,总要首先回答说“是” “好的” 什么的,然后赶紧去做。如果有想法或自己的意见,也要在过后或其它时候说。但中国人在 面对领导指示的时候,一部分人喜欢先提意见、想法,甚至是条件,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A. 在日本企业中工作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应多加注意。B. 本

9、着平和的心态,对对方的习惯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尊重C. 不断地提高个人修养D. 以现实的态度,就事论事地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ABCD5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日本人谈判中的特点?A. 不用严格遵守谈判时间。B. 通常参加谈判的人数较多。C. 提前了解谈判对手。D. 不太喜欢直接的,纯粹的商业谈判,多数情况下愿意展开人际交往的活动。A第八章:1德国的文化是属于低情境文化。A. 对B. 错A2灵活时间观在德国文化中占优势。A. 对B. 错B3以下能代表德国文化的事物有哪些?A. 埃菲尔铁塔B. 啤酒C. 康德D. 贝多芬BCD4. 与中国人相比,德国人间社交的空间距离是较小的。A. 对B. 错B5在德国

10、,人们会在正式商业谈判之前购买礼物并进行交换。A. 对B. 错B第九章:1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中,沟通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要沟通的信息用明白无误的可编 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A. 对B. 错A2在美国,有一个形象代表着吃苦耐劳、诚实可靠及爱国主义的精神。请问这指的是下列哪 个形象?A芭比娃娃B. 山姆大叔C. 自由女神像D. 野牛镍币B3移民文化使美国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贫富差距 B冒险精神C. 种族歧视D. 追求自由平等ABCD4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罗宾威廉姆斯认为美国人具有下列哪些价值观?A. 效率和实用主义B. 关系取向C启由D. 集体主义AC5根据霍夫斯

11、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美国具有以下哪些文化特点:A.个人主义 B权力距离大C. 不确定性规避低D. 长期导向AC第十章:1冈田是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日本人。由于经常走访各种国家,冈田具有对不同文化适应的能 力。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他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虽然在日本国内常常听到关于中国 的负面新闻,冈田对这里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新鲜感和激情。他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之 中,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根据跨文化适应阶段理论,冈田现在处于下列哪一个阶段?A. 适应期B. 恢复期C. 敌意期D. 蜜月期D 2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A.和其他文化必须直接并且第一手接触 B和其他文化的接触短时间即可C.

12、两种文化相互影响D文化接触带来变化B3以下概念中哪一个和其他不同A.文化震荡B文化休克C. 文化变化D. 文化冲击C 4只与新文化群体建立关系,而不认同自己的母文化。这属于以下哪一种跨文化适应策略?A. 整合策略B. 同化策略C. 隔绝策略D. 边缘化策略B 5保留多种文化、并且在各种文化之间保持平等关系。这属于下列哪种东道国采取的策略?A. 熔炉策略B. 隔绝策略C. 排斥策略D. 多元文化主义策略D第十一章:1对于要出国的人来说,提高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法?A. 明确自己的出国动机B. 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C用母国的文化标尺去评估对方国家所有的方面D多了解所处国家的特点ABD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跨文化适应障碍认知上的表现A. 刻板印象B. 归因偏见C. 非理性地看待D. 抑郁3影响跨文化适应障碍的个人因素有人格特征、动机、跨文化经验、东道国对待外来群体的 政策等A. 对B. 错B4. 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有很多具体方法,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 不能允许自己犯错误B. 给自己适应新文化的时间C. 学习并运用放松训练,缓解焦虑、紧张情绪D. 从成长性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历A5. 要想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只要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就足够了。A. 对B. 错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