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3280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城》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城》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城》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城》教学设计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认识个字。正确读写“蜿蜒、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照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叙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叙述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

2、流。、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二、出示图画,比拟察看、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察看两幅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引导生察看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四、感悟叙述,交流感受、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部分描写的办法。、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

3、眼中的长城。生自由读课文、自由交流。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预设交流一:研读重点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回旋,全长多里。体会长城的长。 在这句话当中,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长龙这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回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蜿蜒波折的长城图像。理解重点词。 体会比喻、列数字的叙述办法。 激发情感,感情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预设交流二: 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还能感受到长城的其他特点呢? 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局部?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

4、长城的构造特点,感悟坚固、巧妙。 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谁能当上小导游,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了解每局部的作用,引导体会设计的巧妙。 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智慧: 预设交流三: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兴旺? 重点研读:“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交流体会: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激情朗读: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

5、,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指读 拓展画面,激发想象,披文入情:引入课外资料,指读谈感受。 激情朗读,反复诵读。 预设交流四: 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项目,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读?自豪、冲动地、赞美的、敬佩 带领你们各自的情感体验,试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六、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七、观看录象,加深感悟、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叙述出来。、播放歌曲?

6、长城长,畅谈感受。【教学反思】一、借助媒体,超越传统,巧现画面,有效突破重难点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传统教学时以看图为主线,图文结合,通过“三看长城而到达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如:初次读图,在看图中培养学生察看能力,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有序叙述办法,效果较好。利用两副画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直观形象的理解重点词句,简洁有效,一改以前词语教学时反复纠缠,理解含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更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顺利帮忙学生,为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巧妙的重点收到了举重假设轻的良效。二、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该如何灵活应对第二自然段创设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借此了

7、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原本设计以一名学生为主介绍,其余学生补充的环节,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气氛。可在实际教学时,在学生还没有充沛阅读课文、充沛交流感受时,我就直接让一名学生进入当小导游的教学环节,此时台下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出现我预设中的热烈场面,因此,我又反复“引导启发,可还是费劲不讨好,造成这局部内容拖拉疲塌。如果当时及时调整,以小组读书、讨论为主,再结合运用课件的图片资料,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叙述的积极性,再来朗读理解,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以借鉴。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实际进程并没有向着课前所预设的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灵活应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今后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学立足于课堂,效劳学生,到达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灵活自如应对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