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三班 (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53180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三班 (2)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电三班 (2)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电三班 (2)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电三班 (2)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电三班 (2)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三班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三班 (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张家坝水库坝体设计院 系:工程学院专 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班 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班学 号:11206110335姓 名:孙成志指导教师:娄利芳2013年11月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张家坝水库坝体设计年级/系/专业/班级2011级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班学号11206110335姓名孙成志指导教师娄利芳填报日期2013年8月21日1、 选题目的和意义目的:毕业设计其是每个应届毕业生应该做的一个在校几年学习到的知识的总结。意义:(1)培养学生的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毕业生上岗前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

2、实践。(2)巩固、扩大和提高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2)建设条件(3)工程布置及建筑物(4)施工组织设计(5)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3、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根据给定的地形、地质、水位条件,结合实际分析确定坝址位置。研究方法:对土石坝结构计算进行了研究,从坝址选择、坝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究。解决的关键问:确定土石坝的型式、尺寸及枢纽布置方案;并进行水力计算、防渗排水设计、坝体布置与稳定计算、坝体地基结构设计等,绘出枢纽平面布置图及上下游立视图。4、 毕业论文(设计)阶段进度及时间安排(1)2013

3、.8.15-2013.8.30: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2)2013.8.31-2013.9.20: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选题思路并进一步了解闸址的选择做好规划;(3)2013.9.21-2013.9.30: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 (4)2013.10.1-2013.10.15: 修改定稿。(5)2013.10.16-2013.10.25:总结和分析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 主要参考文献1郭维东,水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9月。2刘进宝,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年。3GB5001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李炜,水力计

4、算手册(第二版),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5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9月。6郑庆和,水工建筑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年。7沈长松,水工建筑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8郭维东,水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9月。9 SL278-2002,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0 DL/T5180-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1 SL 44-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6

5、、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7、 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盖章):年 月 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设计(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因本设计(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特此声明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作者专业:作者学号:年 月 日目录前言(7)一、基本资料(8)(一)气象(8)(二)地质(8)二、枢纽布置(9)(一)坝轴线选择(9)(二)枢纽布置(9)三、坝工设计(11)(一)坝型确定(11)(二)挡水坝体断面设计

6、(11)四、坝体渗流计算(13)五、土坝稳定计算(16)六、细部构造(18)(一)护坡(18)(二)反滤层设计(18)(三)防渗体的土料要求(18)(四)排水结构(19)七、溢洪道设计(20)(一)溢洪道的地形资料(20)(二)溢洪道的地质资料(20)(三)溢洪道的位置选择(20)(四)溢洪道布置(20)八、地基处理(25)(一)坝基清理(25)(二)土石坝的防渗处理(25)(三)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25)(四)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25)参考文献(26)致谢(27)前言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

7、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近代的土石坝筑坝技术自世纪年以后得到发展,并促成了一批高坝的建设。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土石坝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类型:均质坝。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砂壤土)筑成。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

8、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一、基本资料(一)气象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多年平均气温412SW、SSW、S、SSE、SE向多年平均m/s17.0(7、8、9、10月)最大风速m/s34.0相应设计水位库面吹程Km1.15相应校核水位库面吹程Km1.37气象资料见表1-2。(二)地质张家坝水库的右岸较陡,坡度为30左右,大部分基岩出露高程为77

9、0810m。主河槽在右岸,河宽月100米左右;左岸为堆积岸,左岸台地宽200m左右,山岭高程在775m左右,岸坡较平缓,大都为土层覆盖。水库枢纽处施工场地狭窄,枢纽建筑物全部布置在左岸,施工布置较为困难。坝区为上二迭系石千峰组的紫红色、紫灰色细砂岩,间夹同色砾岩及砂质页岩等岩层。右岸全部为基岩,河床砂卵石层总厚度约50m,覆盖层厚度约5m。高漫滩表层亚砂土厚515m,左岸728m高程以下为基岩。基岩面向下游逐渐降低,土层增厚。砂卵石层透水性不会很强,施工开挖排水作业估计不会很困难。上坝线方案溢洪道堰顶高程757m,沿建筑物轴线岩层倾向下游。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细砂岩,其中软弱层多为透镜体,溢洪道各

10、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下坝线溢洪道高程750m。基础以下10m左右为砂质页岩及夹泥层,且单薄分水岭岩层风化严重,透水性大,对建筑安全不利。二、枢纽布置(一)坝轴线选择选择坝址时,应根据地形、地址、工程规模及施工条件,经过经济和技术的综合分析比较来选定。应尽量选在河谷的狭窄段。这样坝轴线短,工程量小,但必须与施工场地和泄水建筑物的布置情况以及运用上的要求等同时考虑对于两岸坝段要有足够的高程和厚度。坝基和两岸山体应无大的不利地质构成问题。岩石应较完整,并应将坝基置于透水性小的坚实地层或厚度不大的透水地基上。坝址附近要有足够数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土、砂、石料且便于开采运输。通过以上分析,张家坝水库坝

11、轴线的选择,在地形上,应尽量选在河谷狭窄段。由地形图上可知,上游坡坝轴线、坝轴线以及和下游坝轴线三者的比见地形图,下游的坝轴线最符合。因为它是河谷的狭窄段,这样坝轴线短,工程量小,可减少投资,库容较大,淹没少。(二)枢纽布置枢纽布置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互不干扰,管理运用方便。高中坝和地震区的坝,不得采用布置在非岩石地基上的坝下埋管型式,低坝采用非岩石地基上的坝下埋管时,必须对埋管周围填土的压实方法,可能达到的压实密度及其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能否满足要求进行保证。枢纽布置应考虑建筑物开挖料的应用。土石坝枢纽通常包括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或引水洞及水电站等,应通过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经济和

12、技术等方面来确定。坝址应选在地形地质有利的地方,使坝轴线较短,库容较大,淹没少。附近有丰富的筑坝材料,便于布置泄水建筑物。在高山深谷区常将坝址选在弯曲河段,把坝布置在弯道上,利用凸岸山脊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并采取排水灌浆等相应加固措施,应尽量避免将坝址选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如活断层含形成整体滑动的软弱夹层,以及粉细砂、软粘土和淤泥等软弱地基上。坝轴线一般宜顺直,如布置成折线,转折处山曲线连接。如坝轴平面形成弧形,最好试凸向上游,如受地形限制,不得凸向下游,曲度应小些,防渗体不要过薄,以免蓄水后防渗体产生拉力而出现顺水流方向的裂缝。根据枢纽布置原则,枢纽中的泄水建筑物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互不干扰、管理运用方便。枢纽布置应满足以下原则:枢纽中的泄水建筑物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运用条件和要求。选择泄洪建筑物形式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开敞式溢洪道为主要泄洪建筑物,并经济比较确定。泄水引水建筑物进口附近的岸坡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当有平行坝坡方向的水流可能会冲刷坝坡时,坝坡也应有防护措施。应确保泄水建筑物进口附近的岸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当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后的水流从刷下游坝坡时,应比较调整尾水渠和采取工程措施保护坝坡脚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可采取其中一种措施,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措施。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