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30365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直面人生(A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沈雅婷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

2、比较清楚的阶段。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

3、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

4、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土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国建国之后,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 (节选自中华文本库)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

5、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B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C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B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

6、、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D清代统治者未对有识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的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C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国初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D古代的环保观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皮

7、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注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加政事兼太子宾客

8、。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有删改)【注】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

9、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10、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被要求入对。B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C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大夫死称“卒”。D奉祠,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任以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

11、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被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追赠谥号的请求。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译文:_(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

12、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8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_9“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渔父中,交代屈原认为自己被流放

13、的原因的一句是“_,_”。 (2)陈情表中“_,_”一句最能表达李密效忠晋武帝的决心,感人肺腑。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谈到真的猛士对待人生的态度的语句是“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挽着汉字跳舞龚志民春天刚刚迈进校门,花草就一齐勃发怒放。高中语文老师老于,正准备上第一堂课。虽然这所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老于郑重地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每次上讲台,

14、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如朝雨轻尘般飘落下来。汉字浓缩了万物之象。方块汉字,有情有义,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教室内外,高一高二高三,诗经楚辞滕王阁序,诵读声此起彼伏。早读结束,老于慢慢地擦黑板,准备上课,粉笔的轻尘在窗棂透进的晨曦中浮沉闪烁。这个清晨,老于仿佛听到校园的露珠都在歌唱,那歌声仿佛从遥远的春秋汉唐穿越而来,悠长隽永。 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勃发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