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后反思2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52921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教后反思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找骆驼》教后反思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骆驼》教后反思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后反思2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骆驼教后反思2篇 ?找骆驼教后反思1?找骆驼这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表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察看,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要叙述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思维办法。教学时,我本着化理性分析为感性体验的思想,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叙述特点,以“提示语为语言训练的突破点,以读、演、讲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合理的分析与推理,明白课文的主旨。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沛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

2、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在读中就会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察看和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充沛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叙述,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思想启迪,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能力。这接课最大的亮点是老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沛的展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开展学生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开展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开展。?找骆驼教学反思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丰盛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

3、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馈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规范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我作了下列几点尝试:一、运用正确的评价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高兴两个月。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成美妙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少批评,多赞美,但这并不是说不加辨析地肯定与赞扬。比方说:在辨析走失和丧失两词,当有学生把这两个词说混用时。师:走失和丧失一样吗生:差不多。师:是的,这两词都有不见了的意思,但真的一样吗生:我知道走失是人或家禽走着走着不见了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词语

4、手册上看来的。师:你真会学习呀!那谁能说说丧失的意思吗(没人答复)师:那我们先来做一组练习吧!出示练习,学生共同完成。师:其时你们已经会用这两个词了,那谁来说说用时,有什么特点生:走失是指会走的不见了,丧失是指东西不见了。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二、注重朗读。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规范精神的引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正在向“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教师是协作者、组织者的新型教学关系转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走向语文教学的前台。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注重学生的读。在教学第一小段时,请学生轻声读,并想一想你

5、能从中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要问大家读后交流。生1:我读懂了商人丢了骆驼。生2:我读懂了它心里很着急。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来的。生3:还可以从着急、赶上去问可以看出来。师:你们看得真仔细,那谁能读出商人的着急呢(指名读,自己读,齐读)而在教学第29自然段时,分角色朗读,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读等。更有趣的是教学第十自然段时,学生学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读老人话时,学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样子,真是让人拜服学生们的发明力和模仿力。三、学习交流和总结我们每个学期都要作总结。学习、生活、工作需要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还要善于总结,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能力,我们应充沛关注这种能力

6、的生成。比方在引导学生该怎样朗读时,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大家一起评价后再指名读,全体各自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时机,交流完之后还给予了自练的时机。在课将终了时,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有同学说:“遇事不要太急了,否那么会像商人那样错怪老人的。有同学说:“要仔细察看。有同学说:“察看时还要动动脑筋。疑问: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效劳意识,做到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读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时机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一切交给学生了,老师的调控限度该如何把握。2、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发明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忙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关照全体呢设计课的时候,又该如何去把握雏鸭学走路,只会在形式上模仿,想领会语文教学的真正精神,不知方向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