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52841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次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提倡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提倡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视察来获得新学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加强表达沟通的实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中力求既留意基础学问的驾驭和基本实力的培育,又留意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化,采纳创设情境、提倡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其次节内容。通过学习,旨在相识根毛吸水的意

2、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说明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形成酷爱大自然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学习内容分析】生 物(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三章其次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课,以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须要水为铺垫,动态描述土壤中的水分由植物的根进入植物体其它器官的途径,先从根毛数量多面积大适于吸水的特点,让学生感性相识根毛吸水的意义,再到植物地上部分的茎的主要结构导管和筛管,相识水分从下往上的运输途径,同时又为绿色植物参加者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的学问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说明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形成酷爱大自然的情感看法价值观,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相识生物世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学生状况分

3、析】学生喜爱动手试验对探究世界的新奇心强,有高涨的热忱,但留意事力简单分散;之前,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株的生长时,已经相识了根尖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对学习本节内容有肯定的基础,因此通过讲授学问与动手探究视察相结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教学三维目标】学问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区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和用途;3、描述茎的结构。实力目标:1、通过对生有根毛的幼根和茎对水分无机盐运输现象的视察,训练视察实力,提高思维实力,加强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实力。2、尝试用所学学问说明生产现象,增加理论联系实际实

4、力。情感目标:1 、体验动手试验的乐趣,加强与同学沟通的感受。2、形成酷爱大自然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说明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教学难点:导管、筛管贯穿整个植物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设计:采纳创设情境、学生试验、小组探究、视察法。教学媒体设计:放大镜、解剖刀、培育皿老师打算:1、培育有根毛的萝卜幼根。2、浸了红墨水的枝条(以叶脉变红为标准)。3、萎蔫的枝条。学生打算:浸了红墨水的枝条 榕树小枝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打算:老师:课前培育好萝卜种子萌发长出根毛的幼根、课前打算植物枝条浸入红墨水。学生:课前

5、预习、收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资料、课前打算植物枝条浸入红墨水。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旧导新其次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展示:陈述:假如生物圈没有了水,将不会有生命存在,一片荒芜。生物圈离不开植物,植物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滋养着生命的水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我们知道,植物主要靠根吸水,移栽菜苗时,假如根损伤太多,植物往往不易成活,那么,根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呢?绽开联想,引起思索,进入情景,加深理解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心情激发爱好,贴近生活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分发已培育好的生有根毛的毛豆

6、幼根,指导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视察。置疑:1、视察你看到萝卜的幼根有什么特点?2、生有根毛的部分属于根尖的什么区?3、你视察的那条幼根的成熟区有多少根毛?4、运用资料补充:玉米的成熟区425条/mm2,豌豆有320/mm2,有一位科学家统计过一株高50cm的黑麦上的根毛总数有125,000根。如此之多的根毛对植物汲取水分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移栽的白菜苗、太空椒苗根部总要带一个土坨?为什么移栽好的小树苗不能用手去摇?学生分组每2人/组视察萝卜刚长出根毛的幼根。(3分钟)学生回答:生有很多白色“绒毛”,叫根毛。成熟区(根毛区)试验着估计:几千、几万倾听老师的介绍,体会众多根毛与吸水的关系。回答:

7、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面积,增大根的汲取功能。带一个土坨是为了爱护幼根和根毛。尽量削减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从而影响根的汲取功能。学生通过视察,感性相识,获得学问,加强视察实力的养成。刚好巩固板书:二、水分的运输途径-导管土壤中的水(无机盐)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株各处茎的结构: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形成层-新细胞(使茎逐年长粗)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过渡:根毛汲取的水分进入根后,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呢?老师已事先根据课本P111面授的提示做了一个水分在茎内运输的小试验。设问:你视察到的试验现象是什么呢?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呢?指导学生用小刀把茎横切,

8、再纵向切开,并深化课堂关切学生的动手试验动态,同时提示学生当心用刀,以免划伤自己或别人。陈述: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茎的木质部,红色的水分就沿着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展示导管挂图导管是由很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上下细胞间的横壁消逝形成中空的管道,导管的细胞是死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以后这株植物开了花,花也有导管,植物通过花的导管把水也运输到花里。这株植物再结了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里面也有导管,植物也就把水运输到果实和种子里,所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导管,它们是连续贯穿的。植物根毛汲取的水分就沿着根、茎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同时水中溶解的无机

9、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到植物各器官。老师在木本植物茎的示意图上挖掘:导管在茎的木质部,变成红色的就是茎的木质部。那么,叶子制造的有机物也由这导管运输吗?展示实物-榕树枝条,用刀横切,视察从茎的上方断面上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展示挂图:茎的横切结构图陈述:在根茎叶中除了导管外还有一种管道叫筛管,它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它是由活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筛管在韧皮部,即在树皮的内侧部分,没有变成红色的部位。设问:我们吃的甘薯有什么味道?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什么部位呢?陈述:这说明除茎以外,根和叶中都有筛管,还有我们吃的甘薯、花生中的有机物也是从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那么,导管

10、和筛管分别位于茎的什么结构中呢?为什么木本植物如樟树长得那么粗大呢?而水稻的茎则如此小呢?木本植物的茎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中间有一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因而茎能不断长粗。而草本植物如水稻、甘蔗的茎没有形成层,就不能始终长粗了。小结:导管在木质部,筛管在韧皮部。出示各小组做的小试验,仔细视察试验现象,思索出现该现象的缘由。回答:叶脉变红了,整个叶片都红了,而茎表面不见红。学生分组试验,将植物茎横切和纵切,视察现象。(5分钟)问答:茎被染成红色。学生视察思索回答问题学生视察榕树枝条掐断面的试验回答所视察到的现象(从树皮流出来的)学生回答:有甜味,

11、叶子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的。学生思索视察树皮学生剖开树皮感知黏滑的形成层细胞。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化试验探究实力,加强合作精神。提高视察实力挖掘导管在茎的木质部,筛管在韧皮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亲身体验感性相识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是否已驾驭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那么你能否详细告知老师和同学,你获得了哪些学问,具备了哪些实力吗?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各自发表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思索完成梳理新学问,逐步学会归纳学问实力【本课小结】植物主要靠根汲取水分,根汲取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可以增加根汲取水分的表面积。水分进

12、入根内部以后,是通过根、茎、叶内的导管向上进行运输的(因为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随着水分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有机物是通过根、茎、叶的筛管向下运输的。导管和筛管都是由很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逝,形成中空的管道。【板书设计】其次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二、水分的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水(无机盐)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株各处茎的结构: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形成层-新细胞(使茎逐年长粗)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

13、学素养和提倡探究性学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细心设计,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提倡合作,主动参加,动手操作,仔细视察来获得新学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加强表达沟通的实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课中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视察各种试验材料,旨在培育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爱好,通过学生的仔细视察,亲身体验,增加感性相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学中力求既留意基础学问的驾驭和基本实力的培育,又留意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化,采纳创设情境、提倡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旨在学生能说明根毛吸水的意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说明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实力,增进同学友情,形成酷爱大自然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经过这堂与学生的共同主动学习,基本达成了三维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大量的根毛对植物吸水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娴熟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即水分由根毛汲取后进入根内导管后,由下至上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学生再通过亲身体验掐断榕树枝条流出的有机物,驾驭了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试验实力、视察实力及思维实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动手试验的乐趣,增加酷爱大自然的情感看法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