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273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路面工程测试与评定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晓姓名:学号:贝克曼梁测量回弹弯沉报告1. 目的1)利用弯沉仪量测路面表面在标准试验车后轮垂直静载作用下的轮隙回弹弯沉值,用作评定路面强度的指标;2)根据实测所得的土基或整层路面材料的回弹弯沉值,按照弹性半空间体理论的垂直位移公式计算土基或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3)通过对路面结构分层测定所得的回弹弯沉值,根据弹性层状体系垂直位移理论解,反算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值。2. 主要仪器和设备弯沉仪2台、试验用标准车、百分表 2只、皮尺、千斤顶等。3. 准备工作1)检查汽车:车况、刹车、胎压、轮胎间隙;2)汽车装载:必须使后轴重为 60kN或100kN,货物

2、不得在行驶过程中移动;3)测定轮胎接地面积;4)检查弯沉仪与百分表测量的灵敏度;5)测量沥青路面时应了解近几日平均气温;6)记录沥青路面修建时材料、结构、厚度、施工及养护情况等。4. 测试步骤1) 测定方法:由于目前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是以路面的回弹弯沉值作为其强度指 标的,因此测定弯沉值一般都采用“前进卸荷法”,“后退加载法”得到的是总弯沉。2) 具体步骤:选点t汽车就位t安放弯沉仪、百分表t开动汽车读取最大值(初读数)t汽车开出3m以外,稳定后读数(终读数)t进入下一测点。3)当采用3.6m弯沉仪测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或半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时需对弯沉值进行修正。沥青面层厚度大于5cm

3、的沥青路面,回弹弯沉值应进行温度修正。5. 实验结果回弹弯沉值计算:1车轮中心临近弯沉仪测头的百分表的最大读数-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后百分表的终读数代表弯沉值的计算:Lf = L + Zfl5- 一个评定路段内的代表弯沉值(0.01mm )0.01mm )-一个评定路段内经各项修正后的各测点弯沉的平均值(个评定路段内经各项修正后的全部测点弯沉的标准差(0.01mm )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沥青路面(高速,一级公路取1.645 ;其他1.5)回弹弯沉试验记录表编号百分表读数(0.01mm )回弹弯沉(0.01mm )备注左侧右侧初读 数终读 数差 值初读 数终读 数差 值左侧右侧114098428

4、612748414825594652844928835732251186454501084463214298212842565412410462424884657421580384230847421923121913046608372116643826325293929104874120821031131854846369211319221518474494125430246921484896133012189756413682平均值(0.01mm )65.62标准差(0.01mm )30.92代表值(0.01mm )112.00注:-_一 二:-:L_ 厂 112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实验报

5、告1. 目的与适用范围在现场土基表面,用承载板采用逐级加载、 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相应的回弹变形 值,通过计算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的参数。2. 主要仪器和设备标准轴测试汽、刚性承载板一块、路面弯沉仪二台、油压千斤顶一台、加劲工字梁、球 座、细砂等。3. 准备工作1)汽车装载,称后轴的质量;2)绑扎加劲工字梁,量测加劲梁与后轴的距离( 80cm);3)标定千斤顶(油压表读数与荷载关系曲线);4)检查弯沉仪与百分表的灵敏度;5)准备附属的仪具与材料。4. 测试步骤选点t安放承载板、千斤顶、弯沉仪t汽车就位t逐级加载、卸载t用弯沉仪测回弹变形t测总影响量t计算

6、。计算公式:取1 17nwL _D_Dd_场3值,5. 实验结果承载 板压 力(MPa )荷载P(kN)千斤 顶油 表读 数百分表读数(0.01mm )平均值回 弹变形(0.01mm)分级 影响量(0.01 mm)计算 回弹变 形(0.01mm)(MPa)左侧右侧加载后卸载后差 值加载后卸载后差值0.17.06931441010378.51762389.890.214.1376.130102022.5319.519.7539.51251.580.290.321.2069.5451233332313264188275.640.428.2741363194448.54.54444882411273

7、.840.535.34316.179186159.56.553571143014471.79总影响量口 (0.01mm )30土基回弹模量( MPa)79.27注:计算二时只取用厂i 小的各级回弹变形,故路面平整度测试报告(三米直尺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方法【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 )】(T0931-2008 )规定用3m直尺测定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 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2. 仪具与材料3m直尺、楔形塞尺、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8、。3. 准备工作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定测试路段;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4. 测试步骤1)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 3m直尺放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2)目测3m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为最大的位置;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记其最大间隙的高度( mm ),准确至0.2mm ;4)连续检测10尺,按上述(1)( 3)的步骤测记10个最大间隙。5. 实验结果编号12345678910平均值最大间隙(mm )15.08.05.27.011.06.08.05.07.05.07

9、.8路面摩擦系数测试报告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 JTG E60-2008 )】(T0964-2008 )适 用于以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摆式仪)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用以评定路面在潮湿状态下的抗滑能力。2. 仪具和材料摆式仪、橡胶片、标准量尺、洒水壶、橡胶刮板等。3. 准备工作1) 检查摆式仪的调零灵敏情况,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标定;2) 按规定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4. 测试步骤仪器调平t调零t校核滑动长度t洒水测试t重复操作五次。5. 实验结果编号12345平均值标准差BPN757576747474.80.

10、84路面构造深度测试报告(手工铺砂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JTJ059-95 )】(T0961-95 )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抗滑性能。2. 仪具与材料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干砂等3. 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 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2)按规定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4. 测试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2)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

11、,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的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4)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5)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5. 实验结果编号互相垂直方向长度(mm )均值构造深度126.023.525.050.93222.024.023.060.17324.026.525.548.95平均值53.03沥青路面渗水系数试验报告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 JTG E60-2008 )】(T

12、0971-2008 )适用于 用路面渗水仪测定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2. 仪具与材料路面渗水仪、水量及漏斗、秒表、密封材料等3. 准备工作1) 按规定的随机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位置;2) 在洁净的水桶内滴入几点红墨水,使水成淡红色;3) 装妥路面渗水仪。4. 试验步骤1) 选择测点并清扫路面;2) 涂密封材料并安妥仪器;3) 仪器内加水至600mL ;4) 迅速将开关全部打开,水开始从细管下部流出,待水面下降100mL时,立即开动秒表,每间隔60s,读记仪器管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500mL时为止。如水面下降速度很慢,从水面下降至100mL开始,测得3min的渗水量即可停止。5. 实验结果本次试验做了两组渗水系数试验。第一组实验结果:渗水时间过长,采用3min通过的水量计算。206 100Cw53.33mL/min3第二组实验结果:不透水,Cw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