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思维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52724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思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比较:在头脑里确定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心智操作。3、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成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心智 操作。4、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形式。5、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食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6、概括:在同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 类事物中去的心智操作。7、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8、表象: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

2、新表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构思新表象的过程。9、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 ,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10、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11、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13、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1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15、 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16、 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17、 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

3、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1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19、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二、填空题1、思维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2、 根据思维时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3、 按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4、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5、 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6、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 捷性)。7、想象的源泉是(表象)。8、 按照思维

4、的创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9、 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 _高级形式_。从思维的抽象程度分,思维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2、 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 造想象 )。13、 在小学儿童对文艺作品的喜爱方面,低年级儿童对童话、 神话信以为真,爱听童话 故事、神话故事、爱看动画片。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 )为主的阶段。14、从“习作例文”到“命

5、题作文”是想象 (创造性)发展的表现。1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内部联系及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16、(思维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1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内部联系及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18、 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内容)19、 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 步的本质抽象水平)三级水三、判断题1、 阅读小说白鹿原时头脑里出现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错)2、 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对3、 想象和感知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

6、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错)4、 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提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错)5、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对6、思维是单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错7、幻想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想象。错8、思维与感知觉没有必然联系。错9、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错)1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对11、定势对问题的解决不总是起促进作用。对12、梦境的素材都来源于人的空想。错13、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错14、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对15、 思维是一种

7、积极、能动的活动。(错)16、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错17、幻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想象。错18、 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形式。(错)19、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对)四、选择题1、“一题多解”属于(D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聚合式思维D发散思维。2、 小学儿童思维转折的关键期是(A )A四年级B五年级C三年级D二年级3、思维的特征是:(D )A间接性B概括性C具体性D间接性和概括性4、鲁迅创作出的阿 Q正传中的阿 Q属于(B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空想D幻想5、思维的基本单位是(C )A判断B推理C概念D句子6、 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 )A比较、分

8、类B抽象、概括C归纳、具体化D分析、比较7、 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叫(B )A分类B比较C概括D抽象8、 用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B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模仿思维。9、老师人小王说出砖头的功能,小王认为砖头除了用在建筑上以外,还可以做武器。 这说明小王的思维具有(C )A丰富性B独特性C变通性D批判性10、 小李在解决问题时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说明小李的思 维具有(A )A敏捷性B独特性C变通性D批判性11、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 有时反复探索一个问题毫无结果, 如果把问题搁置几个小 时、几天或及格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

9、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这种现象说明: 解决问题时要受到(C )A定势的影响B知觉特点的影响 C酝酿效应的影响D实践知识的影响。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衣服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向导它可以 用于不灭烈火。这种现象属于 (A )A定势的影响B知觉特点的影响 C酝酿效应的影响D实践知识的影响。13、 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形象的过程主要是(B)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D、创造想象14、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是(B)A.抽象B、概括C、联想D、综合15、 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B)A.空想B、理想C、幻想D、表象16、 表象是

10、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D)A.知觉B、思想C感觉后像D、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17、 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对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属于(B )想象A再造B创造C有意D无意18、 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 “摆的是铁路”这种思维属于CA集中思维B形象思维 C动作思维D抽象思维19、 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的过程属于(D )A集中思维B形象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20、集中思维又称为(A )A求同思维B形象思维 C求异思维D抽象思维21、 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属于(C )想象的形象。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22、

1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C )A概括性B灵活性C间接性D直觉性23、 “灯是照明的工具”反映了思维的(A )A概括性B灵活性C间接性D直觉性24、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C )A感觉B知觉C思维D注意25、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B )。A记忆B想象C注意D思维26、 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D )。A形象思维B逻辑思维C集中思维D分散思维27、 老师提出“砖头可以当作什么来用”,学生回答问题涉及不同角度的过程属于(D) oA集中思维B形象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28、 看小

12、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形象的过程主要是(B ) o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D创造想象29、 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B )。A空想B理想C幻想D表象30、 电影导演吧名著搬上银幕,这是(B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1、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 )。A具体化 B抽象化 C概括 D综合32、 在头脑中把同类思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事物过 程是(B)。A分析 B抽象 C概括 D综合33、 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转折时期是(D )A六七岁 B七八岁 C八九岁 D十十一岁34

13、、 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 B.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C.发明家创制了一台新机器D.小红长大想当科学家35、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A.表象B.想像C.意识D.思维3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37、思维的过程不包括()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38、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五、简答题1、 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略)答:知觉特点;定势

14、影响;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动机强度;个性差异。2、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小学儿童思维发胀的趋势: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其中转折点(关键)在四年级(十或一岁)。(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其中,概括水平的发展大概经历三级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形象一抽象水平;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3、简述小学儿童对数的概括水平。答:直观概括水平(离不开直观);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但不能真正理解所以运算的数的意义);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水平运算;进入代数命题概括运算。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

15、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5、论述题: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 加强言语训练。(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Bai总苜度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 六安事业单位 招聘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群:76482382(点击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