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知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2710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太网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太网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太网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太网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太网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太网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太网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太网知识(l)-MII接口本文主要分析MII/RMII/SMII,以及GMII/RGMII/SGMII接口的信号定义,及相 关知识,同时本文也对RJ-45接口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在10/100模式下和1000M 模式下的设计方法。1. MII 接口分析MII 接口提供了 MAC 与 PHY之间、PHY 与 STA(Station Management)之间 的互联技术,该接口支持10Mb/s与100Mb/s的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的位 宽为 4 位。提到Mil,就有可能涉及到RS,PLS,STA等名词术语,下面讲一下他们 之间对应的关系。所谓RS即Reconciliation sublayer

2、,它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一种Mil和 MAC/PLS之间的信号映射机制。它们(RS与Mil)之间的关系如下图:LANCSMA.CDLAYERSHIGHER LAYERSDSI REFERENCE MODEL LAYERSLLC (LOG ICAL UMK CONTROL,) OR OT HER MAG CLIENTMAC CONTROL (OPTIONAL)MAC 4v1EDI A ACCESS CONTROLRECONCiLlkSNZ fRECONCfLlATrONC椒 TJ4iPLSAUI 20PMAMDI MEDIUM Z;PCSFMAPMDMEDIUMPHY100 MbR*sr 1 G

3、b/sAJI = AmCHMENT UNU INTERFACEPC 汕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HV x PHYSICAL UkYEft DEVICEPLS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PHYSICAL MEDIUM ATTAGHMENTPK1D PHYSICAL MEDlUlil DEPENDENTGMII =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MAU p MEDIUM ATTACHMNT UNIT hQI =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Mil = MgD(A INDEPENPE

4、MT INTERFACE图MII接口的Man ageme nt In terface可同时控制多个PHY,802.3协议最多支 持32个PHY,但有一定的限制:要符合协议要求的connector特性。所谓 Man ageme nt In terface,即 MDC 信号和 MDIO 信号。前面已经讲过RS与PLS的关系,以及MII接口连接的对象。它们是通过MII接口进行连接的,示意图如下图。由图可知,Mil的Man ageme nt In terface 是与 STA(Station Management)相连的。Mil接口支持10Mb/s以及100Mb/s,且在两种工作模式下所有的功能以及

5、时序关系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时钟的频率问题。802.3要求PHY不一定 一定要支持这两种速率,但一定要描述,通过 Management interface 反馈给 MAC。图2下面将详细介绍MII接口的信号定义,时序特性等。由于MII接口有MAC 和PHY模式,因此,将会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分析,同时还会对RMII/SMII 进行介绍。1.1 MI接口信号定义Mil接口可分为MAC模式和PHY模式,一般说来MAC和PHY对接,但是 MAC 和 MAC 也是可以对接的。以前的10M的MAC层芯片和物理层芯片之间传送数据是通过一根数据线来 进行的,其时钟是10M,在100M中,如果也用一根

6、数据线来传送的话,时钟 需要100M,这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定义了 Mil接口,它是用4根数据线来传 送数据的,这样在传送100M数据时,时钟就会由100M降低为25M,而在传 送10M数据时,时钟会降低到2.5M,这样就实现了 10M和100M的兼容。Mil接口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从MAC层到物理层的发送数据接口,二 是从物理层到MAC层的接收数据接口,三是从物理层到MAC层的状态指示信 号,四是MAC层和物理层之间传送控制和状态信息的MDIO接口。Mil接口的MAC模式定义:信号名称数量DirectionDescriptionEeiong ToTX CLK1InputTrarismitL

7、glockW0:34OutputTransmit DataMAC层到TX E R1 OutputTransmit cicling Error物理层的发送TX_E N 1 OutputTransmit Enable数据接口RX:GLK-1InputReceivelockRXD034:InputReceWe Data物理层到:RX ER:1 InputReceive ErrorMac层的接像RX DV1InputReceive Data-Valid数据接口COL1InputCollision Detected物理层到MACCRS1InputCarrier Sense談态指示信号Total bus

8、Width:16 .MDC-:1OutputManagement-feiockMA和物理层MDIO1 .I/O Management Data I/O控制和狀窸信息表1|Mil接口 PHY模式定义:信号名称数量DirectionDescriptionBelong ToTX CLK、1 OutjtjTransmibglockTXD0:34InputTransmit DataIW.层到TX_E R1Inputfransmitoding Error物理层的发送TX E N1 InputTransmit Enable数据接口RCLK1OutputReceive ClockRXD0:34OutputRe

9、ceive Data物理层到RX ERiOutputReceive ErrorMAC层內接曲倉 DVj-;OutputReceive Data 沟lid数据接口COL, 1 .OutputCollision Detected物理层到MACCRS1 .OutputCarrier Jense.屎烧指示信号.Total bus Width” 16 ,MDC1InputManagement ClociMAC和物理层MDIO1I/OManagement Data I/O控制和状鸯信息1.2 MI接口时序特性在Mil接口中,TX通道参考时钟是TX_CLK, RX通道参考时钟是RX_CLK,802.3-20

10、05 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J_CLKTX_ENa TX_ER图3 Transmit signal timing relationships at the Mii由图 3 可知,即 The clock to output delay shall be a min of 0 ns and a max of 25 ns,参考时钟沿是上升沿。很明显,该Spec只对TX通道上MAC这一侧的发 送特性作了定义,而对TX通道PHY那一侧的接收特性并没有定义。IC Ven dor 可在TX通道那一侧的PHY的接收特性作适当调整,只要最终的时序满足TX 通道上 MAC 这一侧的发送特性就可以。图4 Rece

11、ive signal timing relationships at the MII由图 4 可知, The input setup time shall be a minimum of 10 ns and the input hold time shall be a minimum of 10 ns参考时钟沿是上升沿。很明显,该Spec 只对RX通道上MAC这一侧的接收特性作了定义,而对RX通道PHY那一侧的 发送特性并没有定义。IC Ven dor可在RX通道那一侧的PHY的发送特性作适 当调整,只要最终的时序满足RX通道上MAC这一侧的接收特性就可以。1.3 MII信号功能特性1: TX

12、_CLK (transmit clock), TX_CLK (Transmit Clock)是一个连续的 时钟信号(即系统启动,该信号就一直存在),它是TX_EN, TXD, and TX_ER(信 号方向为从RS到PHY)的参考时钟,TX_CLK由PHY驱动TX_CLK的时钟频 率是数据传输速率的25%,偏差+-100ppm。例如,100Mb/s模式下,TX_CLK 时钟频率为25MHz,占空比在35%至65%之间。2:对于同样的RX_CLK,它与TX_CLK具有相同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它 是RX_DV, RXD, and RX_ER(信号方向是从PHY至【RS)的参考时钟。RX_CLK 同样

13、是由PHY驱动,PHY可能从接收到的数据中提取时钟RX_CLK,也有可能 从一个名义上的参考时钟(e.g., the TX_CLK referenee)来驱动RX_CLKv3: TXD (transmit data),TXD 由 RS 驱动,同步于 TX_CLK,在 TX_CLK 的时钟周期内,并且TX_EN有效,TXD上的数据被PHY接收,否则TXD的数 据对PHY没有任何影响。图5v4: TX_ER (transmit coding error), TX_ER 同步于 TX_CLK,在数据传 输过程中,如果TX_ER有效超过一个时钟周期,并且此时TX_EN是有效的, 则数据通道中传输的数据

14、是无效的,没用的。注:当TX_ER有效并不影响工作 在10Mb/s的PHY或者TX_EN无效时的数据传输。在Mil接口的连线中,如果 TX_ER 信号线没有用到,必须将它下拉接地。图65: RX_DV (Receive Data Valid),RXD_DV 同步于 RX_CLK,被 PHY 驱动,它的作用如同于发送通道中的TX_EN,不同的是在时序上稍有一点差别: 为了让数据能够成功被RS接收,要求RXD_DV有效的时间必须覆盖整个 FRAME 的过程,即 starting no later than the Start Frame Delimiter (SFD) and excluding any End-of-Frame delimiter,如下图 7。t u , v 1 VVIT y口717V17VFigure 22-6ReaB-ption witli ro errors出ccnm畑图76: RXD (receive data),RXD 由 RS 驱动,同步于 RX_CLK,在 RX_CLK 的时钟周期内,并且RX_DV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