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2341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九年七月目 录1前言12工法特点13适用范围14工艺原理1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5.1工艺流程25.2操作要点 26材料与设备97质量控制108安全措施129环保措施1210效益分析1311应用实例1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工法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丰张英文陈国欣 裴兆波陈立生1. 前 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重载车辆的不断增加,道路工程高承载力、高标准等方向发展,作为道路的持力层-基层,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较高的承载能力、施工快速、低裂缝等性能,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越来越多地受到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青睐.20

2、08年2月天元集团承接了沂邳线苍山至苏鲁界段路面工程,针对该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我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总结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连铺施工”方法,并采用此施工方法,解决了施工工期及保证工程质量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单位在多个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研究总结,形成了水泥稳定碎石两层连铺施工工法,本工法的应用已被列入2010年度科技发展计划。2工法特点2.1 本工法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时,两层连铺不需要等下基层达到要求的强度才能铺筑上基层,节省了工期,而且避免了铺筑上基层时对下基层强度的破坏。2。2本工法与传统做法相比较,施工工效高,周期短,质量有保

3、证,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方面上有先进性和新颖性,综合效益显著。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原理路基处理完成后,采用两套水泥稳定碎石摊铺设备,一套用于下基层摊铺,一套用于上基层摊铺,在下基层摊铺约100m左右,开始碾压,达到规定压实度后,接着进行上基层摊铺,并碾压达到规定压实度。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5.1。材料选场试验、存放水稳碎石配合比设计路槽验收合格下基层混合料拌和施工测量放样下基层混合料运输下基层混合料摊铺上基层混合料拌和跟踪检测压实度压实上基层混合料拌和上基层混合料摊铺跟踪检测压实度压实养生接缝处理图5.1施工工艺流程图5

4、.2 操作要点5。2.1、施工放样现场准备:下基层施工前,将老路面清扫干净后,在边线和中线处分别沿路线方向每隔10m钉设加工好的“”字形钢筋支柱,按松铺厚度测定高程并做好标记。边线处挂钢丝绳,作为下基层摊铺厚度的参考线;中线处挂好施工线,将加工好的铝合金支架沿施工线每隔5m摆放,将6m 铝合金杆置于支架上,铝合金杆的顶面与施工线齐平,作为摊铺时的控制高程。混合料摊铺时设专人向前挪移铝合金杆,并保证相邻两个铝合金杆接头处平稳、无错台。上基层摊铺时边线及中线均用铝合金杆按上述方法控制高程。5.2.2、混合料拌和及运输由于采用两层连续摊铺施工,因此在拌和过程中要设专人分别对两台拌和站的计量设备进行经

5、常性的检查,保证配料准确;根据各种材料的天然含水量并考虑运输过程中含水量的损失,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保证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由于两层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同,因此在运输前将运输车辆分别做不同的标记,上、下基层的混合料分别用不同标识的车辆运输。5。2.3、下基层摊铺5。2.3。1正式摊铺前应进行全面试车,对整平板、电脑传感器、横披度仪等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2.3.2试车后将下基层的两台摊铺机前后相隔30m就位,待运料车辆达到68辆时,自卸车倒驶至摊铺机喂料斗卸料,同时开动运输料器,待两侧挡板之间料量充足时,即开动摊铺机均匀地进行摊铺

6、5.2。4、下基层碾压下基层摊铺一定距离(约70m)后用CA25D振动压路机在全宽内进行碾压46遍,然后用YZ25胶轮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97)。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每趟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应在“水泥延迟时间”内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碾压过程中及时处理“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和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面不受破坏.碾压后保证表面平整,无轮迹和隆起现象,且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碾压过程中,专人检测压实度,合格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以消除轮迹。5

7、。2.5、上基层摊铺及碾压下基层碾压完成经检测合格后立即进行上基层的摊铺,摊铺时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行进,摊铺速度与下基层一致。摊铺上基层时,运输车辆要提前调头慢慢倒向摊铺机,禁止在碾压完成的下基层上急刹车或调头,运输车辆卸完料后平稳的驶离下基层.上基层碾压过程同下基层碾压,碾压过程中,专人检测压实度(9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在碾压过程中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蒸发得太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清水5.2。6、养生完工后,养生不少于七天,拟采用草帘覆盖的办法养生,覆盖面要经常洒水,使基层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并设专人进行看管。5.2。7、接缝处理:接缝处理的好坏是稳定碎石基

8、层质量的关键,尤其是两层连续摊铺过程中更应注意。5.2.7.1横向接缝的处理: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尽量避免随意中断,摊铺机因故中断摊铺超过2h或当天工作段结束时要设置横缝,摊铺中断或每段工作结束时,摊铺机驶离摊铺的混合料末端,压实后碾压末端形成一个斜坡,摊铺新混合料之前,用3m直尺检测接缝处平整度,沿垂直于路中心线方向将不合格部分垂直切去,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接缝处的碾压应当作为重点,碾压时应先顺路方向碾压,再沿横缝方向碾压,保证接缝处的平整度。5.2.7。2 纵缝处理:摊铺时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摊铺,保证中间不留纵缝,同时两台摊铺机接缝处着重检查平整度,遇不平处人工找平。水泥稳定混合料在运输

9、、摊铺、碾压过程中设专人指挥交通,尤其是指挥装有不同混合料的运输车到指定的摊铺机前卸料,并禁止任何车辆在摊铺完成的基层上面行使。5。2。8 分部工程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养护,然后施工沥青砼面层。5.3 劳动力组织,见表5。3。表5.3 劳动力组织一览表施工人员数量职责施工人员数量职责项目经理人负责项目施工组织交通指挥4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施工队长人负责具体生产安排运输工30人负责混合料运输技术员2人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电工1人负责拌合站用电的控制质检员人负责质量检查控制修理工4人负责现场机械应急修理测量员4人负责工程定位测量机械工8人负责现场机具的操作安全员1人安全

10、检查及隐患排除辅助摊铺工人20人辅助摊铺、局部处理6材料与设备本工法无需要特别说明的材料,采用的机具设备见表6。表6 主要机具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用途1稳定土拌和站WDB6002套水稳混合料拌和2装载机ZL508台拌合站上料3振动压路机25T4台碾压4胶轮压路机YL25H2台碾压6洒水车东风1402辆养护7摊铺机LTU1205台混合料摊铺8自卸车SDG325820台混合料运输9发电机组10KW2台拌合站备用11电子全站仪TPS7011台中线定位12自动安平水准仪NA22台高程测量13钢尺50m2把宽度控制7质量控制7。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应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11、 F80/12004)中的有关规定。7.1。1 基本要求7。1。1.1 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并应根据当地料源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解渣块应予剔除.7.1.1.2 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按设计控制准确。7。1.1.3 摊铺时要注意消除离析现象。7。1。1.4 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7。1。1。5 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洒水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7.1.2 实测项目见表7.1。2。表7。1。2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项次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

12、方法和频率权值基层底基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1压实度()代表值98979695按附录B检查每200m每车道2处3极值949392912平整度 (mm)8121215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23纵断高程(mm)+5,-10+5,15+5,15+5,-20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14宽度 (mm)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处15厚度(mm)代表值8-1010-12按附录H检查每200m每车道1点3合格值-15-20-25-306横坡 () 0。3 0。5 0。3 0.5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17强度 (MPa)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按附

13、录G检查37.1。3外观要求7.1。3.1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7。1。3。2施工接茬平整、稳定。7。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7。2。1建立完善的质量自检体系,以项目经理作为质量负责的第一责任人,下面设技术小组和质量检查小组,由项目总工负责两小组的工作安排,施工生产班组配备专门的质检人员,做到各负其责,责任到人。7。2。2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管理,对上岗的班组及关健技术岗位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职工进行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学习,并进行考试,成绩合格方能上岗。7.2。3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技术,做好图纸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记录.7.2.4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有关国家规范进行。7。2。5所有的材料进场或使用前应作严格的检查和试验,并保存材料的质保书及试验资料,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场,不予使用.7.2.6严格质量检查制度。7。2。7现场采用水准仪精确测控,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