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52337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2002年生态学试题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2.碳C、氮N的循环过程3.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正反馈、负反馈4.健康生态系统的特征5.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6.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7.尺度选择2003年生态学试题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2.陆地生态系统碳C、氮N的循环过程3.生态系统健康4.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5.生态系统建模有哪些步骤和主要环节?6.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2005年1.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和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热流动的机制及调控方法2. 决定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生物学过程3. 食物链结构

2、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4. 用生态位(niche)的概念阐述中群间相互关系与资源利用策略(生态位主要指某一物种或种群在生态系统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最佳位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给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定位。生态位和种群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个生态位只能容纳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随着系统的演替向顶极群落阶段发展时,其生态位数目渐增,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空白生态位逐渐被填充,生态位逐渐被饱和,从而构成复杂稳定和网络结构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单一,生态位不饱和,是一种偏途顶极,当人为控制因素消除后人工生态系统易发生变化,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态系统。)5. 生态系统

3、演替的 不同阶段的结构与过程特征6. 气候变暖对植物分布、生产力和生态系统C/N循环的影响7. 从生态学角度说明一种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水体福营养化)的发生机制,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与治理措施8. 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概念及评估指标2002年环境经济学试题1.试述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2.用柯斯定理解释汽车尾气排放问题3.用环境经济学原理说明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试述21世纪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战略2003年环境经济学试题1.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2.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环境经济学问题3.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恢复草地生态恢复4.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

4、手段1999年中国科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1. 概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及意义。2. 论述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3. 试述黄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4. 试述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一个独特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意义自然地理学2000年考试题1 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2 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现状与对策3 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4 自然地域分界线(前两题为简答,后两题为论述)2002年自然地理:一、简述1.流水地貌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二、论述1.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

5、性特征2.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1. 论述我国水(资源)问题2003自然地理简答:几种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论述:试述自然地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试述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调控和合理开发利用试述自然地域分异规律2004年自然地理学考题一 简述1 简述地貌成因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气候的影响因素二 论述1 我国水资源问题2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3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2005年自然地理水量平衡生物多样性土壤质地全球变暖co2生物多样性定义地域分异规律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策略我有去年的自然地理考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祝成功!简答:几种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论述:试述自

6、然地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试述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调控和合理开发利用试述自然地域分异规律2001土地资源1. 综合剖面制图方法(15)2. 苏联、澳大利亚、中国土地分级系统(15)3.4.LUCC意义与内容(20)5.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问题(20)2002土地资源学1. 简述土地资源研究中系列制图的综合制图与制图综合问题(10)2. 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15)3. 简述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中的PSR模型(15)4. 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20)5. 论述土地资源开发的结构和布局(20)论述我国耕地保护的意义、目标和主要措施(2

7、0)2005年城乡结合部的长效机制土壤:1. 粘土矿物的分组2. 有机质的来源3. 我国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4. 我国南方红壤的特点大题: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你认为当前我国应重视那些土壤学研究领域生态:边缘效益原理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出现不同生境的种类共生,种的数目和种群密度变化比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相应较高。例如森林和草原交接处 鸟的种类很多;在海湾、河口处鱼类最复杂最活跃;旱涝交替的湖滨,植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等等,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种间竞争: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个不断竞争边缘生态位的过程。凡较

8、适应边缘带环境的或食物链上占优势地位的,以及在共生种间具有促进性他感作用的种群得到发展。如果各个物种在边缘带竞争的结果是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克相生,连环相依,形成高效的物质和能量共生共享网络,那么该边缘带必然物种密集,生产量大。 第二、加成效应:每个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要差于理想生态位,因此,生物具有一种实际生态位向理想生态位靠拢的潜在趋势,边缘带的环境为生物提高实际生态位创造了条件,边缘带具有较优势的生态位,因而种群密度较大,种群较活跃,种群生产力也较高。 第三、协合效应:植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利用强度与其他生态因子的状况有关。边缘地带的各种生态因子并不是简单的加成关系,对于某些特定种来说,其固有的生态习性,是在长期的演替过程中,不断地占领边缘,利用边缘而来的,它们一旦与边界异质环境处于合适的生态位相“谐振”时,各个因子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协合效应,使种群增大,生产力增高。 第四、集富效应:边缘地带在生态系统中是多种应力交叉作用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一般子系统相比较,更为复杂、异质和多变,信息较丰富,因而刺激了各子系统中对住处需求高的种群,甚至外系统的种群向边缘地带集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