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地勘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1692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地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修改地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修改地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修改地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修改地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地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地勘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前受吉安华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吉安市吉福路 LNG 气化站CNG汽车加气车间工程拟建场地的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一)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吉安市吉福路垃圾处理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拟建 工程概况详见表 1,拟采用桩基础。顺序号项目名称设计室 外地坪 标咼 (m)层数地面以 上高度(m)结构 类型地下室工稈重 要性等 级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单位荷重 (kN/m2 ) 或总荷重(kN)深度(m)层数01教学楼一4F-框架-无二级一般-02教学楼二4F-框架-无二级一般-03行政楼4F-框架-无二级一般-04实验楼4F-框架-无二级一般-拟工程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

2、表1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二) 勘察目的、任务、依据: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1)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2) 查明场地内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3)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 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 建议值;5) 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3、做出评价;6) 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7) 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8) 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三) 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 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6)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

4、标准(GB/T50266-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1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1998)(建设标准化协会)(四) 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1. 勘察方法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 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 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1) 钻孔:根据拟建场地建筑物总

5、平面图,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 15个,钻孔平面位置详见附图“勘察孔平面布置图”。勘察点的间距S24米,勘察孔深度按规范要求进行控制,控制孔数量不少于钻孔总数的 1/3。2) 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 土层钻探回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 米以内。 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 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 91mm。3) 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 集,岩样采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4) 工程测量:本次勘察采用的控制基准点和勘察点座标由甲方提供。勘察点的位置按建筑物红线图位置采用全

6、站仪放点至实地。平面座标采用假 定坐标系统,高程为相对高程。2. 勘察工作量野外勘探工作于2013年09月20日完成,于2013年09月27日提交正式 勘察成果及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2。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表2项目钻探室内岩土试验标准贯入(N63.5)重型(II) 动力触探水质简 分析钻孔测量钻孔总进尺常规试验岩石抗压单位个米组组次次组点数量15188.6012*1323*153. 质量评述勘察中的钻探工作按钻探技术标准操作执行,第四系回次进尺控制在 1.0 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 米以内,岩芯采取率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标 准贯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n63 5穿

7、心锤进行试验。野外数据记录准确、63.5 齐全、可靠。各项工作均符合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该勘察成果可用于施工图 设计使用。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吉安市吉福路。拟建场地较为平整,场地现有地坪绝对标高 在 73.70-74.10 米。本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皱隆、赣州吉安拗陷构造单元的吉安凹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及附近一定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勘察结果 也未发现新构造运动的迹象。(二)地层分布及其岩土特性 本次勘察表明:钻孔揭露的场地岩土层由杂填土、淤泥质土、耕表土、粉 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残积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粉砂岩组成,地基岩土层分布 范围、埋深、厚度

8、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工程地质柱状图,地基岩土层特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层:杂填土(Q4ml)杂填土:黄褐色、灰色夹杂色,稍湿湿,主要以黏性土、砂砾、生活垃 圾和建筑垃圾为主,成份复杂,土质松散,均匀性较差,未经分层压实,来源 于新近人工回填。地表直接出露,揭露层厚0.5-4.3 米。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第-1 层:耕表土( Q4pd) 杂填土:黄褐色、灰白色夹杂色,稍湿,主要以黏性土为主,夹少许砂砾 土,成份较复杂,土质松散,均匀性较差,未经分层压实,来源于新近人工回 填。层顶埋深 1.1-3.0 米,层厚 0.3-0.6 米。分布于绝大部拟建场地。第-2层:淤泥质土( Q4pd) 淤泥质土:灰

9、褐色、灰黑色,软塑流塑,主要以淤泥、淤泥质黏性土及 动植物腐殖质等组成,成份复杂,系淤积成因。层顶埋深 4.1-4.3 米,揭露层 厚 0.4 米。分布于局部拟建场地。第层:砂质粉质黏土(Q4di) 砂质粉质黏土:浅黄色、黄褐色夹灰褐色,可塑,由粉粒及黏粒组成,夹 少许角砾碎片,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系坡积成 因。层顶埋深 2.4-3.3 米,揭露层厚0.6-2.1 米。分布于局部拟建场地。第-1层:粉质黏土(Q4ai) 粉质黏土:浅黄色、黄褐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切面较光滑,韧 性及干强度一般,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层理清晰,局部含少量粗砂质,层 理较清晰,系冲

10、积成因。层顶埋深0.5-5.2 米,揭露层厚0.7-4.9 米。分布于整 个拟建场地。第-2层:含砾粉质黏土(Q4al) 含砾粉质黏土:浅黄色、黄褐色,可至硬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夹角砾、 卵石等粗颗粒,部分夹漂石,切面粗糙,韧性一般,干强度一般,无摇振反应, 稍有光泽,层理不清晰。层顶埋深2.7-8.0 米,揭露层厚0.4-2.4 米。分布于绝 大部拟建场地。第层:残积粉质黏土(Q2el)残积粉质黏土:浅紫红色,稍湿-湿,可塑,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含少 量粉砂质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一般,无摇振反应,系千枚岩风化残 积成因。层顶埋深3.8-9.4 米,揭露层厚3.0-8.0 米。分布于

11、整个拟建场地。第-1层:强风化粉砂岩(K2n)强风化粉砂岩:浅紫红色、灰绿色夹灰白色,岩石风化强烈,岩石破碎, 局部含Fe、Mn矿物质,岩芯呈砂土或碎石状,次呈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 程度严重,充填较多泥质碎屑物,原岩结构尚可辩。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 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顶埋深8.5-12.4米,揭露厚度N1.5-3.3米。钻探深 度范围内,分布于绝大部整个拟建场地。(三)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1 、经过对组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成果见附表,指标统计按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要求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 附表 3。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统计一

12、览表表 3地层序号岩土层 名称统计项 目天然 含水 量天然 重度孔隙比e液性 指数IL压缩 系数a, 2压缩 模量E0粘聚 力C内摩 檫角%kN/m31-2MPa-1MPakPa土黏质粉样本数1212121212121212最大值28.11.930.820.290.278.4827.819.7最小值26.41.90.7810.110.216.8724.618.3平均值27.41.910.8060.20.247.6626.319.03标准差0.50.010.010.060.010.451.080.45变异系数0.020.010.280.060.060.040.02修正系数1.0111.011.1

13、51.030.970.980.99标准值27.61.910.8120.230.247.4325.718.792、各主要土层原位测试成果附表,指标统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要求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附表4。土层原位测试成果统计综合一览表表 4地层 层序岩土层名 称测试 项目统计 样本 数最大 值(击)最小 值(击)平均 值(击)标准差变异 系 数统计修 正系数标准 值(击)备注砂质粉质 黏土标贯N6655.40.550.100.925.0-1粉质黏土标贯N8877.40.520.070.957.0-2含砾粉质 黏土动探N63.561311120.630.05

14、0.9611.5残积粉质黏 土动探N63.5111512131.00.080.9612.4-1强风化粉 砂岩动探N63.561614150.890.060.9514.3(一)、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勘察深度内,场地分布的地下水主要可分为上层滞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 隙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杂填土中,下部-1粉质黏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底板。受 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勘察期间见及该层地下水。因该层中局部 夹粘性土成份,受成份差异的影响,上层滞水的连通性较差,渗透性能在平面 上也不均一,无连续的水位面,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大。、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下覆基岩泥质粉砂岩及其风化残积层中,受地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