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51599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要点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 1、心理健康的标准二、自我探索板块 2、乔哈里窗 3、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三、情绪管理板块 4、情绪的功能 5、情绪ABC理论四、人际关系板块6、TA的自我状态理论7、建立界限的步骤8、处理冲突的步骤五、恋爱与性板块 9、爱情三角理论 10、依恋理论 11、处理有关性的问题的四个原则六、生命教育板块 12、心理危机的种类 13、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14、当身边的同学出现疑似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附:知识点主要内容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 1、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3

2、)有良好的适应能力。(4)具有顽强的意志。(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二、自我探索板块2、乔哈里窗“乔哈里窗口”是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格拉姆在从事一项组织动力学研究的时候,就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建立起一个以他俩的名字合并而成的“JoHari”乔哈里模型。它把人的心理分成四个部分,即:公开我、背脊我、隐藏我、潜在我。第一个窗口:“公开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我,这部分特质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是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统一的部分。 第二个窗口:“隐私我”,或“秘密的自我”,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自我特质,可能是自己隐藏的部分。 第三个窗口

3、:“背脊我”, 或“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的自我特质。 第四个窗口:“潜在我”,或“未知的自我”,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认识到一些。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也更开放,更能接纳自己。 3、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

4、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

5、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

6、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四到

7、六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

8、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

9、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

10、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角色混乱。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

11、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

12、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繁殖对停滞)。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

13、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一个人的繁殖比率比停滞高,那么这个人会以关心的美德离开这个阶段。埃里克森把关心定义为“是一种对由爱,必然或偶然所造成结果的扩大了的关心,它消除了那种由不可推卸的义务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

14、感而避免失望感。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埃里克森认为,

15、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三、情绪管理板块4、情绪的功能(1)、自我保护的功能每一种情绪都是有其功能的,即使像生气、痛苦等负性的情绪也有其重要作用。比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快地脱离险境;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在面对侵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提醒和推动作用基本上,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提醒和推动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一种动力。比如:愤怒:心理学意义是: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生理学意义是: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激增,激发强大的力量。引发的行动是:愤怒时血液流向手部,抓住武器或攻击敌人。恐惧:心理学意义:提醒自己要认真面对一种危险或威胁。生理学意义:血液流向大骨肌肉,因而使面部缺血而惨白。引发的行动:恐惧让人迅速远离危险或威胁。悲伤:心理学意义:调适严重的失落感,如亲人死亡或重大挫折等。人们利用这中退以自省的机会悼亡伤逝,与过去告别,重而获得新的开始。生理学意义:悲伤时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