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15857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11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考点1、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2、 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3、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 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5、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考纲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1)思想核心“仁”。(2)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3)主张“克己复礼”。(4)首创私人

2、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2、孟子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3、荀子:1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3主张“性恶论”4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二)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万物的本源:道2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万物是相对的 逍遥的精神自由(三)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2)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3)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

3、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3)“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稳定统治秩序2、结果:儒学成为正统(二)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大量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上:儒家垄断中央、地方教育 (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三)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四、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一)程朱理学1、概念: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

4、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2、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二程:理就是万物的本源;同时他们还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朱熹:理是万物之源;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3、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二)陆王心学1、陆九渊:A、世界观:心即理也B、方法论:发明本心。2、王守仁:心外无物;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五、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明朝后期)1、李贽的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

5、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的个性发展。(3)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3、评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明清之际)1、思想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反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思想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思想: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现实问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代表作:天下郡国利弊书3、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循;静止是相对的

6、,运动是绝对的;主观认识由客观引起,考察研究可以认识事物。2、评价:(1)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2)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二单元考点: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3、人文主义的含义4、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一、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一)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主张:(1)人是万物的尺度(关注人性、人与人、人与社会)(2)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二)苏格拉底1、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

7、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2、评价(1)它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2)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二、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2、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3、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4、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信仰上帝就可获得救赎;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

8、圣经;世俗王权高于教会权利。三、人文主义的含义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广义:就是关注人,尤其是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 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四、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1、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孟德斯鸠: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实践:1787年宪法) 其主张的作用:互相制约、平衡,防止滥用权力。3、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9、”4、康德: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强调自由和自律(1、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第三单元考点: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2、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汉字的起源及演变4、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5、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考点梳理一、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10、。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3、石氏星表和浑仪(1)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

11、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4、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注)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5、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

12、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二、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对中国: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2、对世界:造纸术、印刷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的西传,帮助新兴的资产阶级打败了封建的骑士阶层,指南针的西传成为欧洲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条件。三、汉字的起源及演

13、变汉字的发展历程:(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甲骨文出现,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四、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离骚是用楚国的方言写成的) 2、唐诗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

14、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注意“初唐四杰”)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d、晚唐的杜牧、李商隐。 3、宋词和元曲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4、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5、明清小说 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五、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发展历程: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2)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