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备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51488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备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备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备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备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备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护结构设计总说明一、 支护结构设施工说明1、 土方开挖前,应对基坑四周场地进行平整,并确保平整后场地标高不高于设计标高;土方开挖前应移除基坑开挖范围内的附着物、管线等。2、 一般剖面坡顶10CM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15kpa,周边不许大型车辆进入、停靠。3、 本设计未考虑岩石重大软弱结构面的影响,如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重大软弱面应停止基坑开挖,对软弱面重新勘察,变更设计后方可施工。4、 土方开挖要求:1) 基坑土体应分层、分段、跳槽法开挖,分段长度一般15cm20cm,厚度1.5m2.0m,可视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下层土在上层土挂网喷浆维护施工后一天半(至少36小时)才可继续开挖,一定要严格按照

2、喷锚网支护的要求深度和长度进行开挖,严禁超挖。2) 开挖出作业面后,应立即进行坡面支护作业(坑壁暴露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严禁上一层未施工完毕就开挖下一层土方。3) 岩石断面开挖后,应仔细检查有无软弱结构面,拍照留存后,及时喷射3040mm厚的水泥砂浆,凹陷处分次喷平,待砂浆终凝2h后,再钻锚杆孔,当发现后不能确定软弱结构面时,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到现场确认,为设计变更提供依据。4) 机械大面积开挖到接近板底标高后,坑底最后30cm土层宜采用人工开挖,余下承台和地梁应采用人工开挖。挖至设计底标高(参照地下室结施图)后,立即铺设垫层,应及时封闭并进行基础施工。5) 土方开挖后必须外运出去,

3、不得在基坑周围堆放,基坑(锚杆)超红线问题由业主协调解决。6) 运土坡道采用坑内运土坡到,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确定。坡道两侧土层宜放坡处理,坡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已有坡面坡率。5、 本挡土墙设计按挡土墙图集04J008(GJBT-750),挡土墙施工要求如下: 挡土墙基础需置于粘土、强风化岩或中等风化岩层上,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800mm,墙趾顶部的土层厚度不小于200mm; 挡土墙每间隔15m或地基岩性变化处、墙高变化处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20-30mm,缝内塞入沥青麻筋或涂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200mm。 挡土墙墙顶无冠梁处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平,挡土墙外露面用M10水泥砂浆

4、勾缝; 墙背应设置好砂石反滤包,反滤包核部采用20mm粗砾或碎石,外围采用1-4mm砂砾或石屑,最外围包覆300-400g/m2土工布; M10级水泥砂浆砌筑墙身和基础,毛石强度不低于MU40,中部最小厚度不小于200mm,按挤浆法施工,砌体重度不低于22kn/m3; 坡顶均布荷载不得大于10kpa。6、 土钉锚杆采用HRB400螺纹钢筋作为抗拉材料,下料长度应考虑锚杆的成孔深度、锚头锁定所需的长度。注浆材料选用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配比为水泥:砂:水=1:1:0.5(或纯水泥浆代替),其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20,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需慢速进行,确保注浆充盈系数大于等于1.1,。

5、锚杆大量施工前,应做试验锚杆以验证锚杆设计承载力,各类型锚杆不得小于3根。全长粘结型锚杆(钢筋土钉)应该养护至上排锚杆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养护期内锚头上不可悬挂重物。7、 土钉锚头采用2 220短段筋上下焊接锁固,各层土钉采用2 214通长加强钢筋上下焊接牵固。钢筋钉采用HRB400螺纹钢筋,可直接击入或风钻成孔,成孔直径20-30mm注入水泥浆后插入钢筋钉。各层钢筋钉采用1 214通长加强钢筋绑扎或焊接牵固(具体做法见附图基护-13)。8、 土钉锚杆(含钢筋钉)支护面层采用 26200*200 钢筋网片挂网,喷射C20 2,挂网前后分两次喷射。9、 钢绞线锚杆施工技术

6、要求:1)钢绞线规格采用1*7-17.8-1860-GB/T5224-2003。2) 锚杆采用机械成孔施工,钻孔深度宜大于设计深度0.5m,钻孔孔位的允许偏差应为50mm,当成孔过程中遇不明障碍物时,在查明其性质前不得钻井。成孔后应及时插入杆体及注浆。3) 钢绞线锚杆的制作应按图进行,并符合以下要求:下料长度应考虑锚杆的成孔深度、腰梁及张拉锁定设备所需的长度。锚杆制作前应清除表面油污及锈膜。钢绞线严禁有接头,严禁使用焊枪断料。杆体自由段应涂润滑油,用塑料套管扎牢。沿杆体间隔1.5米设置一个支撑垫圈,保护层不小于20mm。外锚头可采用外涂防腐材料。4) 钢绞线锚杆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安装前应先

7、检查杆体制作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部件连接牢靠。安装时防止杆体扭转、弯折及部件松脱。注浆管随杆体插入孔中,距孔底300-4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口及端头应密封,保证一次注浆时浆液不进入二次注浆管内。杆体距孔底150-200mm,杆体安装时防止注浆管拔出,若拔出的长度超过400mm,应重新安装。5) 注浆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选用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M3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采用二次压力注浆,一次注浆压力0.80mpa,在一次注浆初凝后(约4小时)、终凝前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压力2.0mpa,以保证水泥浆冲开一次注浆的初凝的水泥。6) 锚杆的张拉应确保固结体的强度达到15mpa或设

8、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进行,张拉前应该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确保张拉承压面平整,并与锚杆的轴线垂直。张拉控制(预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张拉应平缓加载,加载速率不宜大于0.1Nk/min;在张拉值下的锚杆位移和压力表压力应保持稳定,当锚头位移不稳定时,应判定此根锚杆不合格。7) 锚杆的锁定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锚具,若经检测发现明显的预应力减少,应进行补充张拉。8)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应通过抗拔试验确定,其试验方法应符合(JGJ120-2012)附录B的规定,同一条件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3根。试验锚杆的参数、材料、施工工艺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应与工程锚杆相同。锚杆抗拔试验应在锚

9、固段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最大试验荷载应大于预估破坏荷载,必要时,可增加试验锚杆的杆体截面面积。基于试验应在锚杆施工前进行,并应将实验数据及时通知设计,以便设计根据试验数据调整设计参数。9) 锚杆锁定质量应通过在锚头安装测试元件进行预应力监测,监测数量为锚杆总数的3%,且不少于3根。10) 锚杆抗拔承载力的检测试验应按(JGJ120-2012)附录B的验收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监测试验应在锚杆的固结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最大试验荷载不应小于抗拔承载力检测值。监测锚杆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

10、法选取,当检测的锚杆不合格时,应扩大检测数量。对检测不合格的锚杆,应及时在邻近位置补打锚杆。10、 排桩支护面层采用 28200*200钢筋网面挂网,喷射C20 2,挂网前后分2次喷射。各层锚杆采用2根14#b槽钢围棱上下焊接牵固(具体做法见附图基护-14)。11、 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基础要求:1) 本基坑采用单排的 210002200钢筋混凝土灌注桩。2) 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笼采用焊接,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桩底沉渣应清理干净。3) 桩施工按有关规范确保桩身质量,不得出现加泥、断桩等现象。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4) 灌注桩顶部钢筋锚入压顶梁为650mm,灌

11、注桩顶部凿除500mm厚的浮浆层或低强度层后进入压顶梁为50mm。5) 桩位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竖向偏差不大于0.5%。6) 采用跳打法施工支护桩,相邻桩在混凝土灌注完毕48小时候,方可进行另一根桩施工。7) 压顶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压顶梁须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压顶梁上严禁堆载。挖土机械不得碾压压顶梁。12、 槽钢钢梁制作和施工技术要求:1) 槽钢钢梁由上、下两根14#b槽钢组成,槽钢采用Q345钢材。2) 上、下槽钢由不小于8mm后钢板焊接连接,钢板焊接长度应至两根槽钢上下端,钢板宽度100mm,焊接间距1000mm。3) 在槽钢锚杆位置配置厚度10mm以上的加劲肋板。4) 桩身和岩石层接触面、架设槽钢的坡面间均应用C20混凝土喷平,必要时应支模加筋浇筑平整,保证槽钢架设、锚杆施加预应力时各部件接触良好,承压受力位置满足施加预应力的强度要求。13、 基坑排水要求:1)基坑开发影响深度内地下水主要存在于杂填土中,以临时性降水为主,含水量和空间分布均具有不均匀性,无完整的渗流系统,故基坑排水以坑壁设置泄水孔为主。泄水孔采用 250mmPVC管,长1.20m,内侧空口用双层滤布包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