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1251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近几年,校园欺凌经常发生并因此进入大众视野,这个话题也随着电影少年的你悲 伤逆流成河的热映而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影片中的故事令人心痛无奈的同 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校园欺凌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的巨大伤害,认识到预防校园欺凌的重 要和紧迫,而校园欺凌现象在乡村学校中尤为严重。1校园欺凌的概念关于“校园欺凌”这个词,最早将它提出的是丹奥威斯(Dan Olweus),他提出校园欺 凌是指“某位学生被长期并重复性地处于其他一位或多位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之 后他再次对校园欺凌定义,强调这位学生受到身体以及心理上的攻击,感受到精神上的痛 苦。2016年4月

2、,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也提出对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发生在学生与 学生中,故意恶意用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方式,进行侮辱且对被害者形成伤害”2国内外校园欺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做过一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被试为在全国上下28个区县中随机抽取 的10 279名初一学生,对其进行年度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有49.6%的学生受到了学校中其 他学生的语言攻击,37.7%的学生遭受了学校里的社交欺凌,19.1%的学生遭受过来自其他 学生的身体攻击3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3.1个人原因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身体迅速的成长发育使得学生的心理变化起伏非常大。而且乡村学校 的学生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又恰

3、好处于缺乏自控力的阶段,缺乏 法律知识,容易被暴力文化腐蚀。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一种不自信的状态,为了得 到“自信感”,他们会通过攻击比自己更为弱小的学生来得到满足,得到在同学群体中的“认同感”3.2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最初学习的地方,当孩子受到欺负时,往往最先会向家长寻求帮助。乡村学校 的学生大多与父母聚少离多,缺乏沟通的时间,有些家长听到孩子的控诉,会把过错归咎 在孩子身上,觉得他很软弱,怎么只有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有些家长会教导孩子理解 宽容别人,放在其他情境或许可行,但在孩子受到校园欺凌这样的严重事态下,只会让孩 子一味妥协逃避,变得没有原则。当父母无法给与孩子正确和适当的情感引导

4、,会造成孩 子心理发展失衡的结果,更易爆发出多种心理问题,乡村学校的学生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 性更大。乡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在家庭中,父母的话语、行为会被孩子 观察与模仿,父母的失范行为会成为孩子走上不正确道路的开始。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与 其父母往往会存在相似的为人处世态度,在已知的校园欺凌案件中,被告监护人很大概率 多次抵赖,不承认自己孩子给他人造成的伤害。3.3学校原因即使现在素质教育已经在不断发展,但是在众多学校中,应试教育依旧占主流地位,仅仅 追求学生在一张张试卷上的数字和升学率,很少有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等, 在乡村学校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欺凌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

5、所作所为是侵犯了受欺凌者人身 权利的违法行为,仅仅将之认为是同学间的冲突,法律意识淡薄,被欺凌者也意识不到自 己能够利用法律来确保自己不受到伤害。校园欺凌行为往往存在于脱离教师视线的时间和 地点,学校如果不能够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巡查与监控,通常会无法发现,缺乏调查 取证的信息,无法做出规避与教育。3.4社会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青少年缺少自控力,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 一些网站、小说、游戏、电影、电视剧的暴力文化、色情文化的影响,无法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另外,因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处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之下, 所以校园欺凌案件的判罚政策缺失,缺乏针对性,

6、一般都是监护人代为受罚,真正的欺凌 者得不到惩处,增加了其再次违法的可能性。4防治乡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心理干预措施4.1认知方面4.1.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给乡村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教师,按时按量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个体咨询、团体 辅导、沙盘治疗等。无论是教学中还是生活中,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发现出现情绪问题、 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学校还应当开通学生心理热线,大部分受欺凌者会 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将自己的遭遇告诉老师和家长,心理热线正是给这些学生提供了一 个较为隐蔽的倾诉途径,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得到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4.1.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

7、评,更新心理档案,不仅可以知晓他们的心理状况,还 可以尽早发现发生重大心理变化的学生并进行干预,有利于学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预防学生发生严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4.2行为方面4.2.1提升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心理研究显示,在学校中受欺凌者受害越多,他们的校园归属感越少4.2.2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校园欺凌案件的受害者多为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研究显示,学生的朋友多少与他 们被校园欺凌的次数呈负相关。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让学生改善自己 的人际关系,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与同学进行沟通,在交际中学会自尊、自爱,营 造和谐友爱的伙伴关系。4.3情绪方面4.3.1加强情绪训

8、练,强化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罪犯比同龄人有更多次数和更深程度的愤怒情绪体验,愤怒 情绪水平越高的人身体攻击行为越多。一旦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水平,此类事件的发 生率将会得到减少。4.3.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的人会更加积极面对生活,能够在同样的生活中感悟到更多的幸福感,面对压力事件 时能够有更强的心理弹性。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优缺点,教 师要懂得积极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部分弱势群体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适当赞美学 生,让他们利用积极暗示的力量,相信自己,在学校生活敢想、敢说、敢于表现自己,逐 步树立自信心。4.1.3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当事人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发生此类事件的原因之一,欺凌者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法 律,被欺凌者也不能够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继续受到伤害。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在学校中开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活动,例如开展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漫画作品展示等, 对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强调违背法律的严重性,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