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51245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婚礼文化的继承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八项规定禁奢侈古代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发布:2014-1-06 12:18 |编辑:Bestet | 来源:北晚新视觉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也备受全社会瞩 中国的婚礼大操大办之风始于何时?古代是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的奢侈之风的?明代筵席图先秦时期婚礼重人情不铺张礼记郊特牲记载“昏礼不贺,人之序也”结婚是人生大事,举办婚礼也是人之常情。早在先秦时代,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婚礼意义 之重大。礼记郊特牲称,“天地合,而后万物兴。夫昏礼,万世之婚也”。这句话的大 概意思是,天地和谐,万物兴旺;男女婚礼,万世之始。古人将婚姻看得很重要,为此还整出了一套结婚程序:从“纳

2、采”开始,要经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到最后的“亲迎”等六个程序,此即所谓“六礼”。在“亲迎”这最后一个环节,要办婚宴招待亲朋。亲朋也会送上一份贺礼,此即人们所 说的“随礼”。这“礼”,民间又称“红包”,有的直接称为“份子钱”。但在先秦时期,古人结婚并不提倡互相随礼,礼记郊特牲中说“昏礼不贺,人之 序也”。不只如此,现在农村仍在流行的结婚时吹吹打打那一套,即用来调节婚礼喜庆气氛 的奏乐程序都不要,用古话来说,叫“昏礼不用乐”。先秦人为什么要求“昏礼不贺”?他们认为结婚是“人之序也”,即人生的一个自然传 续过程。所以,先秦时民间的婚礼还是较为简朴的,一般不会大操大办。从相关文

3、献来看,先秦时民间似乎确实没有大操大办的现象。礼记曾子问中有一 段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孔子谈到当时的婚俗时说,嫁闺女的人家,“三夜不息烛”;娶媳妇的 人家,“三日不举乐”。孔子还就此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前者是思念骨肉分离,后者则思念生死无常,所以娶 媳妇回来传宗接代。如果当时婚礼热闹非凡,孔子绝对不会说“三日不举乐”。这种“昏礼不贺”、“昏礼不用乐”制度,一直到秦汉时期才被打破。秦汉时期婚礼大操大办开始盛行汉高祖刘邦颁布禁酒令“禁塞嫁娶饮酒食肉”到了秦汉时期,先秦时的一套制度没人遵守了,婚礼开始讲究起来。但在西汉初年,朝廷还是不提倡婚礼大操大办的,晋书礼志中中记载了刘邦(汉 高祖)当皇帝时曾下令

4、:“禁塞嫁娶饮酒食肉”。显然,这是针对婚礼大操大办的现象提出的。 据汉书陈平传记载,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位至丞相的陈平,当年家里很穷。户牖乡 富人张负见他相貌不凡,决定把守寡五次的孙女嫁给他。但定亲后,陈平无力置办酒宴,是 张负予其“酒肉之资”,方得完婚。陈平是在西汉建国前结的婚,由此可见,办婚礼讲摆场在秦代已兴起,到了西汉中后期 已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民间酒食,骰旅重叠,燔炙满案, 臑鳖脍鲤,麑卵鹑橙枸,始鳢醯醯,众物杂味。”意思是说,以前举行婚礼,用肉汤米饭, 再加一些切细的肉块和熟肉招待客人。而现在,鱼肉重叠,烤肉满桌,大鱼老鳖,鹿胎、鹌 鹑、香橙十分丰富,而且

5、喝喜酒时往往是酩酊大醉,不醉不归。当时,一些郡国为此专门颁布了地方版“禁酒令”一一“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贺”。 但西汉第七位皇帝刘询(汉宣帝)认为此举不妥,于五凤二年(公元前6年)秋天,下了一 道诏书,指示“勿行苛政”。汉书宣帝纪记载,刘询认为,婚姻之礼,是人伦中的大事;酒食会友,是行礼乐 时使用的。禁止老百姓嫁娶时摆设酒食,以相庆贺,等于将乡里亲朋间应有的礼仪废除了, 令民无可欢乐,这不是教化老百姓的好办法。刘询还引用诗经上的“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一语,强调自己开禁观点的正确。因 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互相之间不和,大多因为在饮食上照顾不周。所以刘询指示,禁止再 搞“禁酒令”。刘询的本意,或

6、许是想通过正常的婚礼仪式,让婚礼办的热闹点,使民间欢乐和谐,但 他忘记了操办酒席容易引起铺张浪费这一最基本的规律。刘询的“开酒令” 一传达下去,民 间奢侈之风大起,婚礼如果不大鱼大肉地大操大办,成了时人的必然选择,生怕别人看不起。魏晋南北朝刮起“奢侈婚风” 南朝齐武帝萧赜下诏“如故有违,绳之以法”左图为唐代嫁娶图(敦煌第12窟壁画),右图为唐代婚礼现场(壁画描摹)汉宣帝的“开酒令”,不仅影响了当时婚礼风俗,对后世婚礼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 以说,汉宣帝的“开酒令”是古代中国婚礼大操大办的“第一号令”。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婚礼更为重视,刮起了 “侈婚风”。因为婚礼过于讲究, 这一时期还产生

7、了许多新的婚俗,如新娘在婚礼中用扇子挡脸的“却扇之俗”、新娘打扮完 毕用细沙蒙面的用“盖头之俗”及夫妻“交拜之礼均出现于晋代。“闹洞房”风俗在这一 时期,也特别盛行。传统婚礼中的同牢、合卺之礼依然保留,但所用器物更讲档次。所谓“同牢”是新婚夫 妻一起吃肉的礼俗,“合卺”则是新郎新娘在洞房里喝交杯酒的礼俗。当时的南朝,行同牢 之礼时美食毕设,合卺之行则使用金银玉器,用品极为奢华。南齐书武帝纪(卷三)记载,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齐武帝萧赜下诏,欲遏制 婚礼中这股不正之风,称“晚俗浮丽,历兹永久,每思惩革,而民未知禁。乃闻同牢之费, 华泰尤甚。膳羞方丈,有过王侯”。针对“奢侈婚风”,萧赜指示相关

8、部门拟订规约,公布于众,并限定摆设婚宴的规模, 让合卺之礼不致于亏欠的同时,又能做到婚礼俭朴。最后特别强调,“如故有违,绳之以法。”后来的齐明帝萧鸾,还组织朝臣讨论,将行合卺之礼时所使用的器皿,由金银器改为陶 器。同一时期的北朝,婚礼奢华同样不逊南朝。由于婚礼浪费严重,相互攀比严重,已影响 到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北朝朝廷及有识之士都不时指出了侈婚的危害,提倡节俭办婚礼。北史临淮王谭传记载,当时的皇族子弟元孝友曾进言:“请自兹以后,若婚葬过礼者, 以违旨论。”北魏官员崔猷也曾提出类似的禁侈主张。周书崔猷传中称,“时婚姻礼废, 嫁娶之辰,多举音乐”,有钱人家“衣服奢淫”,崔猷上书请求“禁断”,得到

9、了朝廷批准。唐宋时期,婚礼内容又有新的发展,比魏晋时花样更多,如催妆、障车、百子帐、转毡、 撒帐等风俗,都日渐兴起。这一期婚大操大办现象不再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但自春秋时一 直强调的“昏礼不用乐”,首度被官方否定。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行将灭国的南唐曾议订婚礼,经过一番争论后,制诰潘 佑的意见被唐主采纳一婚礼可以用乐。这是春秋以来,第一次由朝廷明文规定婚礼可以用乐 的记载,中国人举办婚礼时请吹鼓手助兴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行到现代。元代结婚成本太高元大德八年朝廷颁布诏书“亲礼筵会,务从省约”在禁止婚礼大操大办方面,其实历朝都有过限制,制度规定较详细、严格的,应该是元 代。元代虽然由北方

10、蒙古族统治,但汉族风俗仍主导时人的婚姻生活,婚礼大操大办之风仍 然盛行,“聘财无法,奢靡日增,至有倾资破产,不能成礼,甚则争讼不已,以致嫁娶失时。” 因为办不起象样的婚礼,一些男女竟然不能及时嫁娶,可见当时的结婚成本确实太高了。元代官员胡祗遹在论农桑水利是这样记述的:“今日男婚女嫁,吉凶庆吊,不称各 家之有无,不问门第之贵贱,例以奢侈华丽相尚,饮食衣服拟于王侯,贱卖有用之谷帛,贵 买无用之浮淫,破家坏产,负债终身,不复故业,不偿称贷。”面对奢侈的婚礼习俗,元朝对彩礼、宴席诸方面都做出限制性规定。大德八年(公元1 304年)正月,元朝廷颁发婚礼“限酒令”诏书中明确要求,“亲礼筵会,务从省约”。对聘 礼和宴席的开支花销,定出如下标准(上限)一一上户,金1两,银5两,彩缎6表里,杂用 绢40匹;中户,金5钱,银4两,彩缎4表里,杂用绢30匹;下户,银3两,彩缎2表里,杂用 绢15匹。举办宴席,上、中户不得超过三味,下户不得超过二味。当时,不仅婚礼攀比,随礼之风也大行其道。在官场上,有时干脆直接从每个人的工资 (俸禄)中扣除“份子钱”有的份子钱竟让月工资“十除八九。此风甚至影响到官场的廉 洁,朝廷特规定,以后随礼不得从工资中扣除,违反者法办。此规定还形成了法律条文,元 典章中称:“如蹈前辙,许监察御史廉访司体察明白,以赃论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