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118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设计中江县集凤镇小学校 黄强一、 内容解读(一)、教材地位、编写意图本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2、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五)、目标定位: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二、 教学实录课前交流(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什么?你们喜欢聪明可爱的喜

3、羊羊吗?喜羊羊也非常喜欢大家,他很想和大家交朋友,看,他还给你们带礼物来了呢?出示课件师:大家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生:平均分。师:什么是平均分?生:就是每人分得一样多。师:对,就是分得一样多,咱们看喜羊羊带来了几根棒?生?11根。师:咱们用11根小棒来正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谁来分一分?生:上台演示。师:你是他这种分法吗?生:是,但还剩下了小棒。师:谁会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生:说师:谁上来写一写。生:板演师: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

4、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索交流就,交流问题1、教学例1(1)师:儿童节到了,打算在“羊村”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意义。】(2)如果不是6颗草莓,喜羊羊这儿是7颗呢?再动手

5、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

6、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

7、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2、填一填:( )6=7(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理解。】(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1、本节课中

8、,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三、 教学反思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学生喜欢数学的原因是现实的、有趣的和有用的。本节课展示了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学生觉得有趣;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也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有些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