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51133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宝盛中心小学校 谭雪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和途径,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并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我们讲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有量的积累.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在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二、不一味注重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的发展。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

3、、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三、 敢于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依照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的,处理自己熟

4、悉的问题,往往是得心应手,并且能圆满解决。可是一旦需要开拓创新,这种思维定势就阻碍了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就要求学生不墨守陈规,敢于打破常规,以此来弱化思维定势。从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方面,发展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四、大胆提出质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质疑能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将机械性的学习变为理解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收获从质疑中验证真理的体验。五、 教学中为了不影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数量;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为了便于启发学生思考,防止冷场,教师将启发性问题排列成表,在讨论中使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固然值得提倡,但也不能一味注重培养,反而忽视了原有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须在现有教学任务、教学设计的引申下开展。在保证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尽可能、适度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