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0885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模块检测卷(二)(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面一幅漫画,完成12题。1漫画描述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空洞2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B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和生活中大量废热的排放C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D石油烃废气的大量排放解析:第1题,漫画中的冰、企鹅和即将被淹没的楼群是题眼,说明漫画描述了南极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的现象,这是温室效应的后果之一。第2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石油烃废气的大量排放是光化学烟雾产生的污染物;工业生产、交通工具

2、和生活中大量废热的排放是热污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能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答案:1.C2.A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 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人口2 000余万,工厂3.5万家,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回答34题。3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B受温室效应影响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4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C禁止使用私家车D大力发展城市道

3、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解析:第3题,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并且墨西哥城位于盆地中,多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第4题,通过实施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治理工厂废气,减少污染源。答案:3.A4.A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56题。5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有()A甲、乙 B乙、丙C丙、丁 D甲、丁6小区按规划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生活垃圾数量庞大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4、垃圾分类标准模糊A BC D解析:垃圾收集点应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以方便居民放置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可能与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垃圾分类标准模糊有关。答案:5.A6.D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78题。7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泊周围地区土地沙漠化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8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A BC D解析:第7题,

5、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能力。第8题,乙湖为太湖,近年来水污染严重,其治理措施有: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答案:7.D8.C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9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10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控制人口增长围湖造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A BC D解析:第9题,我国

6、人均耕地逐渐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厂矿、道路等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第10题,要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总产量两方面入手,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背景是退耕还林、还牧、还湖、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面积减少,所以要大力提高单产。答案:9.B10.D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112题。1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

7、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1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Ce Df解析:d、g均为山地、丘陵地带,降水多,以林地为主;a、b均为绿洲;c为典型草原;f为林草过渡地带;e处冰川广布,水源充足,为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答案:11.D12.C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回答1315题。13云南成为世界“基因宝库”的条件是()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分布着各种地表形态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生物物种的天然庇护所

8、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居民的环保意识强烈交通闭塞,资源无法开发A BC D14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商业利益造成生物物种濒危地壳运动,气候变迁一些外来物种入侵,也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A BC D15保护生物多样化,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开展生态旅游A BC D解析:第13题,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得益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变迁及自然条件,很多在别的区域灭绝的物种在云南保存了下来。第14题,商业利益、外来物种入侵是

9、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主要原因。第15题,过于绝对,没有实事求是。答案:13.A14.C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我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简述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形成原因。(2)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等不合理的活动,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3)丙地区已建成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及产生原因。图中甲所在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极易引起荒漠化;乙地区地处亚热带

10、季风区,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破坏极易引起土壤侵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可从保护湿地、防治荒漠化、保护河流水源地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破坏植被。(2)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土壤侵蚀(3)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治荒漠化;保护大江、大河源头;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减缓物种的灭绝速度等。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

11、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第(1)题,由材料一、二信息可知石羊河水量减少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主要是随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第(2)题,干旱地区对农业土地的不合理开发易形成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湿地面积缩小等问题。第(3)题,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答案:(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2)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湿地面积缩小等。(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