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50612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重庆市丰都中学校 徐春明 摘要: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有效设计新的作业形式,以达实现新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作业设计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能促进科学品质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

2、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1)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3)命题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4)解题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5)内容狭窄,紧扣教材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缺乏拓展性。如此存在“书面的变,探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的几多几少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只能帮助学生会用笔在纸上完成作用。通过“题海”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3、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因 ,作业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教师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出可以从中获取较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这些都无疑

4、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容,又要考虑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决不能把“繁难、偏、怪”的内容再交给学生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要针对化

5、学学科的特点,设计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实验,去实践是,去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化学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2.3互动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纯粹的知识传输器,而是学习过程的全作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完成化学作业,就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并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设计,参与探究过程的快乐喜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2.4渐进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应考虑各阶

6、段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结构以及课本的具体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作业的设计,内容要由易到难,数量由少到多,形式由简到繁,要求要由低到高。初学的内容,作业的数量可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要求可低一些。待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积累之后,作业的数量可多一些,内容可综合一些,要求就可高一些。2.5激励性原则: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适当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别人成功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激励外。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或作业的点评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如对学习得法取得成功的同学在作业批语中给予及时的

7、表扬的奖励,对学习困难但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那些完成作业不够好的同学则进行指点和勉励等等措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热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2.6多样性原则: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多途径的,学生素质的构成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是题型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常新的。这样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对学习怀有热情,保持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3.化学作业设计策略和主要方案 3.1主要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教师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要求。设计作业,要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多种形式并举的作业。变笔写口答作业为口、手、脑并用的作

8、业,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多种形式并瘵的作业,变笔写口答作业为口、手、脑并用的作业,变单一划齐作业为注重个性和全体得到发展的作业,变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为独立与合作结合的作业,将被动性授受的书面作业向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的课题作业转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得发展,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得到培养。3.2实施方案3.2.1改革作业的种类将巩固性作业改为多种形式作业的集合上,以克服传统习题目的,形式的单一性,从而可以引入小结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反思性作业。比如:布置一些让学生尝试整理知识与规律的作业,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

9、小结的能力。而一些课堂上不宜深化的疑问等,就可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让富有余力的学生去社会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这对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又比如:对考试后试卷的错题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对学生加强印象,克服定势思维有很大帮助。而以习题、考题作载体,就是体知识内容谈学习策略,考试教训,形成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自学能力。3.2.2适度的引入难批阅的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氏上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这样相关设计的作业就是开放性作业。它使作业也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会得到激发。比如:调查你所在

10、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石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与批判性。但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对比各种不同方案与解答,讨论优劣;允许犯错,倡导学生质疑;应注意聚合性思维的并用,即在多种答案中可接某种标准适当分类。这样在总体上给学生思维一定的指导与约束,有利于学学掌握思考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而不至少思考问题时过于不着边际。3.2.3化学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加大习题解题策略的教学示范和引导新课程使用中,各种新型开放题,研究性习题出现并逐渐增多,但是存在一个问题,许多教师将此类习题简单地当作巩固性训练题大批量地去让学生完成

11、或对学生对此类习题不加布置,在习题课上不作引导和解答。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违背了习题改革的良好初衷。因此,教师还必须加强习题解题策略的具体指导。引入新型习题初期,应多加示范与例题剖析。应适当花费时间给学生解答新型习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3.2.4作业设计应配套习题评价和批阅的方式做作业和批发作用是一种人文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得到老师的鼓励,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针对于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应用不同的批阅方式与评价方式。在作业批阅方式上有巩固性作业。适当全批全改或抽样批改后进行习题讲评;开放性作业,适合课堂上讨论,让学生各抒

12、己见,相互对比;小结性作业,适宜作为预习性作业布置后,复习课上有投影仪展示后比较讨论;探究性或实践性作业,适宜成果展示或用黑板报展览;反省性作业,适合彼此交换借鉴或展板展览。总之,教师自己在工作量较大情况下,可以考虑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业批阅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应倡导合作学习的模式。事实上,适时适度地写好作业评语,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作业或试卷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关怀性的语言,有利于调节学生心态,增强学习信心,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激情。在评价过程中,也注意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智能,不同性格,不同学识背景的学

13、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要做到个性化、多元化,才会评价出效果。学生也就能在评价与被评价过程中快乐地“作业”。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其独特个性,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和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和交流的协调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健康的关系。“教者用心,学者得益”。帮助学生学会从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中广泛获取信息,从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和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新课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参考文献:【1】朱丽芳论在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2】新课程背景现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人教网 2007.05.09【3】胡周伟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研究2011.0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