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5059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高二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 19 Cl 35.5 Al 27 Ca 40 Cu 64 Fe 56 K 39 Mg 24 Na 23 Li 7 Zn 65 Mn 55 Ni 5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l6 B16O与18O互称同位素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的酸性比1

2、H+的酸性更强2目前,一种人称“摇摇冰”的即冰用饮料开始上市,所谓“摇摇冰”是指将饮料罐隔离 层中的制冷物质和水混合起来,吸食前摇动使罐中的饮料冷却。若该制冷物质可从下列 固体物质中选择,则它可以是ANaClBNH4NO3CCaODNaO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中的金、银、锌等形成阳极泥而与铜分离B易潮解的试剂都要用带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保存C氨可将NO2转化成无毒的物质,是因为氨具有还原性D用己知浓度的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氢氯化钠溶液时,若锥形瓶中原残留有少量蒸馏水滴定结果将偏低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混合物非电解质碱酸式盐A冰醋酸Cl2氨水NaHCO3B福尔马林苯

3、泡花碱明矾C胆矾SO2纯碱NH4ClD食醋C2H5OH苛性钾NaHSO45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胃中,d为阳极、c为阴极B装置可用于收集H2、NH3、C02等气C装置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和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2 NAC.1L 1mol/LCuCl2溶液中含有的Cu2+的个数为NAD.25,1.01105Pa时,16

4、g臭氧所含的原子数为NA7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H)1012 mol/L,下列各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AlO2、Cl、SO42 BMg2、Ca2、HCO3、Cl CK、Fe2、SO42、Br DFe3、Ca2、Cl、NO38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

5、液的pH79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 = 2AlN+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molAlN,N2得到的3mol电子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1025时,某物质(无结晶水)溶解度为S g,其摩尔质量为M gmol,饱和溶液密度为d gcm3。则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 B molLC molL D molL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6、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量铁粉溶于稀HNO3中:Fe+NO3+4H+=Fe3+NO+2H2OB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2Cl+2H2O2OH+H2+Cl2C少量C12通入FeBr2溶液中:2Fe2+C12=2C1+2Fe3+D过量NaHSO4溶液加入到Ba(OH)2溶液中2H+ SO42-+Ba2+2OH=2H2O+BaSO412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B

7、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A2 C B2+B它们的原子半径CBAC它们的原子序数ACB D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CAB13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D

8、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14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15(12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Al3+

9、、Fe3+、Ba2+、NO3、SO42、HCO3、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取溶液少许,加入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取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取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取实验 后的澄清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在实验 中,下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填代号)。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写出与两个实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16(15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

10、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防止在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各种消毒液,如NaClO溶液。某学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等进行了探究。甲同学:为制备消毒液,探究并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NaClO溶液)发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若通电时,为使生成的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则电源的a电极名称 为 极(填“正”、“负”、“阴”或“阳”),与其相连的电极 的电极反应式为 ;装置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 。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10000mg/L。

11、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乙同学: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I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问题 (1)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填序号)。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E弱酸性(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II确定要研究的问题w.w.w.k

12、.s.5.u.c.o.m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III设计方案,实施探究(1)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2)为了进一步探究铁钉在该漂白剂(NaClO)溶液中的腐蚀原理,丁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装置,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17(12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如下:已知: 2KOH + Cl2 KCl + KClO + H2O(条件:温度较低) 6KOH + 3Cl2 5KCl + KClO3 + 3H2O(条件:温度较高) 2Fe(NO3)3 + 2KClO + 10KOH 2K2FeO4 + 6KNO3 + 3KCl + 5H2O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产工艺应在 (填“温度较高”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2)写出工业上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 ;(3)K2FeO4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 ;(4)配制KOH溶液时,是在每100 mL水中溶解61.6 g KOH固体(该溶液的密度为1.47 g/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在“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