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50584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那么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反思4那么负荆请罪教学反思之一 我认为,苏教版教材以剧本的形式,纯粹是想让教材展现多样化的体裁,但我认为选择负荆请罪这一课并不妥当。负荆请罪这一课是将相和的一局部,而这篇课文却没有提到“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这两个故事,虽然在第一幕交代了“廉颇挡蔺相如的道”作为故事的起因,但过于笼统,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廉颇为什么要挡蔺相如的道呢?老师不得不再给学生介绍一下“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或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每一课老师都要补充很多课文知识,学生怎么能承受得了那么多知识呢?我们应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总不能都靠课外补充,我们也应该谅解孩子的

2、承受才能,不能给孩子们无休止的压力啊!负荆请罪教学反思之二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老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老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时机;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根底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承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开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本开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

3、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究,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时代的呼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巧妙点拨,擅长鼓励,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从而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负荆请罪教学反思之三 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比照之中,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通过紧扣戏剧冲突,揣摩“潜台词”,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继而挖掘文本资,认识中国的“和”文化。课前重视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读通、读准、读懂,为上课打好根底。课中启发诱导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

4、气氛,让学生乐思、乐想、乐说。第一幕的教学主要抓戏剧冲突,这是阅读剧本的关键。我抛出一个问题:“蔺相如与韩勃在讨论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到一个信息,即“韩勃认为蔺相如怕廉颇,而蔺相如自己却坚持说不怕”,这就是戏剧冲突。我带着学生紧扣这个冲突,深化文本,揣摩台词,引出“和为贵”这一个中心。第二幕的教学通过研究廉颇是怎样请罪的,抓蔺相如宽恕廉颇的细节描写,体会到廉颇请罪是诚心诚意的,蔺相如也是真心原谅廉颇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诚,才有了负荆请罪这样好的结局。负荆请罪教学反思之四 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小话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学款式。我想,编者为什么没有人教版的将相和,而改成剧本,无非是让学

5、生接触一下这种新体裁。所以,教学中,我把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络到习作教学了。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

6、的句子,并考虑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达。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老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老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老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的,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