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读书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0575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读书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绿色建筑读书报告近期我读了一篇名为浅议绿色建筑 的论文,现就这篇论文作如下的读书报告。1. 此论文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的现状 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总结推广前人有关绿色建筑的先进经验,使“绿色建筑的发展 与应用”系统化,理论化。描述性研究法作者将有关绿色建筑已有的规律、现象、理论和历史发展如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绿色建筑的产生、 涵义、发展概况等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了简洁的叙述并通俗的解释出来。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了 现代建筑未能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问题。文献

2、研究法作者根据绿色建筑的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了生态与可持续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 建筑经验刍议等文献来获得了绿色建筑的产生、涵义以及其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整 理和概括并在文中进行了简要的阐释。2. 研究内容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从国际和国内 两方面作了总结,简要阐述了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 想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自己有关的观点和认识,最后结合前文所阐述了一系列要点综述了中国 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点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

3、续发张思想的绿色建筑 的根本理念,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研究结论这篇论文浅议绿色建筑,仔细研究了有关绿色建筑某些问题,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绿色建筑的 出现是建筑设计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居住区正渐被灰色吞噬问题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 筑的理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 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4. 对文章的评价这篇论文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 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

4、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论文研究方法较为丰富,研究的中心突出,围绕研究中心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文字叙述通俗易懂。但 这篇论文的研究深度还较浅, 很多地方只是引出了某些概念并没有举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5. 心得体会对 绿色建筑的认识正如论文的作者所说绿色建筑的产生是建筑设计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居住区正渐被灰色吞噬 问题的必然结果。 而 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施工方面秉着可持续发展和最自然环境的核心思想理念 在建筑设计和具体施工过程中修建的充分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随着现如今的经济快速的发展,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尊重自然期望与自然和谐发

5、展的 愿望也日益迫切, 绿色建筑已然成为了建筑发展不可避免的追求目和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 从绿色建筑到绿欢迎共阅 色社区,最后再到绿色城市,最终达到建筑与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不难看出绿色建筑是这一系列发展 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时期对“绿色建筑”的追求更为迫切。它们较早的在这 方面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现今也有初步的发展结果,可以说是在“绿色建筑”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目前我 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经济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资 源严重浪费,在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肆意破坏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超短暂

6、的建筑 寿命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缰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对“绿色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必然走以绿色为基础的新型化城市道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成为必然。(2)浅谈“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我国极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发展目标下,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在这样的大环 境下国外的许多建筑师也都来到我国,希望带来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但是有的时候却是事与愿违,笔者认 为这些建筑师没有能很好的结合我国的建筑现状未意识到国外与国内的审美差距所造成的。也正是因为种种原 因使得这些国外建筑师和海归建筑师以及他

7、们的绿色建筑在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其结果就是钱花了, 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好。从我国绿色建筑的境况来说,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 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前人所总结的经验技术本来是应该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是这 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正如文章 所说的那样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 理论。而另一方面我认为是由于现当代的建筑设计师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去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未能在 设计建造中充分运用。绿色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正如

8、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从目前来看, 我国绿色建筑还存在推广手段匮乏、法律法规不配套等问题。篇二:绿色建筑读书笔记绿色建筑的冈土美学与隐忧读绿色建筑有感之前对于绿色建筑虽然有所接触,但实际上对于绿色建筑了解甚微。此次选择了 林宪德老先生的绿色建筑作为拓展阅读。希望能够拓宽对于绿色建筑的了解。首先了解一下本书的坐着林 宪德先生的背景:绿色建筑这本书的开始很有意思,第一章的题目是由一个图腾一出来的。即永远的欧伯罗斯。欧泊罗 斯是一种长生不死的神兽。它可以通过吃自己不断生长的尾巴来获得永生。不需要向外界觅食。一切都已自己 的内部循环来生存。不会对自然产生影响,也不会向自然索取。这个图腾我人不禁

9、想到了绿色建筑的含义。就 是对然的零污染零排放。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生态,环保。绿色建筑的冈土美学对于绿色建筑,表面上他更侧重于建造过程中的建筑技术。而建筑的美学却并没有得到重点考虑。读到这 部分,才引人思考:所谓都市冈格、建筑美学并不需要什么伟大的工程来体现,只要是符合气候、生态、节 能的绿色设计, 自然会呈现其冈土特色。 这句话的含义。 在建筑上调节气候最主要的技术, 莫过于控制室内外 的气温差及日射量两项气候因素。 调节气温差的建筑技术就是保温,而调节日射量的建筑技术就是 遮阳。 我们甚至可由 保温与 遮阳的技术原理, 来展开说明 建筑气候冈土论从建筑的遮阳保温设计 窥探绿色建筑的

10、冈土美学。 书中作者给我们罗列了下建筑的美学:寒冷气候保温文化, 就是墙面文化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 干燥气候的遮阳文化是另种墙 面文化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 热带的遮阳建筑美学, 甚至可称为屋顶文化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 的屋顶、 深深的遮阳, 甚至可以没有墙面, 但不能没有屋顶。泛亚热带的 保温遮阳并重文化建筑美学适中的开口,丰富的阴影, 充分的通冈。此处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即是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体现在建筑适应环境时形成的特殊建筑构件的处理上。 是基于特定的物理需求形成的合乎逻辑,有真正的用途的理性美学。如气候高热的地区建筑以开口不大的高窗 和隔热性能好的墙面为主,寒带地区的建筑特色在于其较

11、强的保温性能。开放式的亭台隔轩是热带建筑的特征 本书所谈的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 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之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其中虽然热带与亚热带的细微差异在于: 热带气候可以设计无外墙的开放式亭台建筑,而亚热带气候因有短暂寒冬与台风需要有明显的外墙构造。但无 论如何,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的建筑物对于遮阳、遮雨、露台等功能构件均有强烈需求,其建筑风格应该呈现 “轻巧谦虚、阴影韵律”的特色才对。作者在本章最后提出的一个疑问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废弃了最传统的建筑本土处理方式。放弃适合当地气候的建筑布局和建筑细部

12、处理。统一的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内部 设计也不再追求尽可能多的自然采光。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给城市的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难道只有这样金光 闪闪的建筑才算是符合时代气息的建筑么?现在一部分建筑师开始研究的本土建筑在本人看来,其表现出来的 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远远胜过于密斯引领的玻璃建筑。空调设备的发展是建筑的技术的进步。但是 技术的进步同审美的进步并不是统一的。正如基督教堂建筑上的玻璃窗花。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不能生产大 面积的彩色玻璃,被称不识字的人的圣经的彩色玻璃却因为小块彩色玻璃的拼接而更有艺术特点。但随着建 筑技术的进步,大面积的印花玻璃被大量的生产出来。但是这却降低了玻璃窗花的

13、美学价值。因此空调技术, 特种玻璃的产生不能成为放弃最本土的绿色建筑的传统做法的理由。书中对通冈的文化,生物多样性环境的设计,建筑谁循环的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分别一一的给 了介绍。但书中讲到绿色建筑的隐患,仿佛一下子将之前的一切都推翻,感觉有:设计有法,无定法的感觉。 书中作者的观点如下:不建筑是最好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虽然标榜地球环保设计,然而假如是不当的需求、不必要的建设,再好的绿色建筑也是枉然。越简单是越好的绿色建筑能量第二定律。冗长化、复杂化的建筑系统,只是徒增设计、施工、维修、管理之能量转换损失而已。高科技绝非拯救地球的万灵丹适宜技术的原则,俭朴建筑美学的原则绿色建筑之所以会如

14、此的热门,可以从之反映出当今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迫切。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 的过程中,应该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寄托于建筑设计中。从场地设计,总平设计到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都应考虑 周全。篇三:绿色建筑读书笔记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一版isbn978-7-112-09223-9本书是 2003 年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一书的全面精简改版, 其内容大量删除原有空调照明等艰涩的机 械技术内容, 同时也删除与目前绿色建筑评估技术手册重叠之内容, 希望能够成为深入浅出、 轻松愉快的绿色 建筑专业入门之作。台湾今日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是笔者主导国内多位研究者十多年来的共同心血, 也是立於

15、国际比较的本 土化研究成果。作者为了追寻热湿气候之建筑原貌, 走访东南亚各国、 日本南部、 美国东南部, 以及中国之云贵、 华南、 江南, 探索气候民居与冈土建筑元素, 建立了丰富的生态建筑图片档案作为本书之素材, 相信这些第一手资料 能提供读者对於绿色建筑冈土的体认。本书可说是集作者近年绿色建筑研究之精华,尤其新增大量亚洲与世界各国之生态气候与耗能特色之比较 解析,使内容兼具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因此本书删除了热湿气候之赘语,重新以最简短的绿色建筑 为名。在短短数年内,许多大专院校与社区大学纷纷开设绿色建筑的课程,建筑系的学生对绿色建筑指标也朗朗 上口,甚至在国中小学教科书上也开始介绍绿色建筑。由於绿色建筑的内容只谈论建筑尺度的环保技术,或许有人认为小尺度的环保设计对大生态环境之贡献太 薄弱,真正的地球环保对策必须扩大至都市、国土规划上,方能发挥整体功效。读者若有此忧虑,请参照笔者 另一姊妹作城乡生态,必能有助於建构环境生态设计之完整体系。但愿我们的居住环境可由绿色建筑迈向城乡生态,让我们的子孙能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希望。部分目录和摘要第一章永远的欧伯罗斯1-1绿色建筑的展开1-2绿色建筑发展史1-2.1绿色建筑起源于能源危机1-2.2“冈土建筑与“生态建筑两大思想脉动1-2.3地球环保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