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0365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主要内容网络公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5)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总规修编的必要性一、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总结和评价1996年至2000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5)(以下简称97总规),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云政复2000126号文、州人民政府大政复(2000)24号文),97总规是大理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实施,大理市的城市建设按照97总规的要求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初步建成。 2、城市发展格局基本按规划形成。3、城市交通改善。4、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现行97总规的指导

2、是分不开的。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严格贯彻实施总规,97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大部分已经实现。二、总规修编的必要性目前,大理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发展主体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成长、调整和转移;是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目标的冲突。一方面,城市要抓住机遇,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空间和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大量而普遍的冲突。在此背景下,大理市的97总规已不能适应大理市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97总

3、规在2000年通过审批开始实施后,建设部审批通过了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随后大理州人民政府审批通过了大理州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以及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上位规划对大理市的区域和城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理市的城市性质、规模提出了新的标准。(二)行政区划调整。2004年1月原洱源县双廊镇、上关镇(原江尾)划入大理市,2005年1月撤销大理市七里桥镇,以莫残溪为界一分为二,分别并入下关镇和大理镇。(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四)现行城市总体规划面临重大问题1、城市规模迅速扩大。2、城市发展战略调整(1)定位提升。(2)区域统

4、筹。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协调衔接。4、城市空间及结构的困惑。5、规划实施的矛盾。综上所述,由于我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增大,行政区划的两次调整,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大量实施,97总规确定的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已不适应和指导全市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已势在必行。第二部分 总规修编工作的组织一、提交申请。 2008年1月20日大理市人民政府将“关于请求批准开展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请示”及“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报告”上报大理州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审查后,于2008年2月12日将该请示转报省人民政府。二、同意修编。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7日正式同意启动

5、修编工作。三、纲要审查。2008年7月8日顺利通过了由云南省建设厅组织的规划纲要暨城市规模联席审查会。四、明确规模。2009年2月17日,大理州规划局、大理州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大理州国土资源局正式联合发文明确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五、通过环评。与此同时,项目组与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共同开展了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并于2009年4月23日顺利通过了由云南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会。六、专家评审。2010年3月12日,顺利通过由大理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 评审会。七、技术交流。2010年8月18日至20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

6、安排,大理市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形成技术交流组前往成都与规划编制单位进行成果完成前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组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介绍,认真审阅了图纸和文字资料,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八、成果验收。2010年10年20日大理市人民政府召开了总规修编成果验收会,对提交的总规修编成果进行了全面检查,形成总规修编成果验收意见:规划成果的形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提交验收的总规修编成果完整,资料齐全,图文规范,规划深度已达到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相关其他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验收。九、上报审批。总规修编成果通过验收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11月2日报经市

7、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0年11月16日通过州规划委员会专题审查。第三部分 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大理市行政区范围,面积为181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其中中心城区包括大理、下关、凤仪、海东四个组团,面积约252平方公里。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努力将大理建设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我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特色浓郁的现代城市,世界上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三、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大理市在“两保护、两开发”的思路框架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打造云南省“三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两基地”

8、(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滇西经济中心。四、城市性质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承担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核心地区,以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科研、教育、医疗、信息、居住、康体休闲、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等职能为主的区域管理和服务中心五、城市职能1、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和动力极核2、大理州的区域管理和服务中心3、云南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地4、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和谐发展示范区5、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路通道的枢纽节点7、国际知名的休闲康体旅游胜地8、多元文化融合、山水生态宜居的低碳绿城六、城市发展战略1、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2、携手周边六市

9、,共建滇西中心城市3、做强支柱产业,拓展产业空间4、强化交通枢纽,提高吸引辐射能力5、加快城市化进程,集中集约发展6、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宜居城市七、城市规模和城镇化水平1、市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81.4万人中期(2020年):87万人远期(2025年):100万人2、市域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56.7万人中期(2020年):65.3万人远期(2025年):80万人3、市域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70%中期(2020年):75%远期(2025年):80%4、中心城区人口近期(2015年):53.1万人中期(2020年):61.3万人远期(2025年):76万人5、中心

10、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5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2平方米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7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4平方米远期(2025年):建设用地87.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4.7平方米八、市域村镇空间结构规划市域空间结构为:一海、两线、一城、七镇。“一海”洱海“两线”洱海西线和东线“一城”中心城区,大理、下关、凤仪、海东四个组团“七镇”喜洲、银桥、湾桥、上关、双廊、挖色、太邑七个镇(乡)九、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空间结构大理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空间结构为“一主、一次、两轴、四组团”组团式布局。“一主”:在下关西洱河南北两岸通过旧城改造、功能调整建设城市

11、主中心“一次”:在下关满江城市新区结合新行政中心形成城市次中心“两轴”:沿洱海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和贯穿凤仪的产业发展轴“四组团”:大理、下关、凤仪、海东四个发展组团十、总规修编主要规划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市域的产业发展、空间管制、镇村体系、城乡统筹、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等规划。2、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包括构建组团式空间结构,指引大理、下关、凤仪、海东四组团发展策略,并对城市设计、旧城改造、地下空间、住房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引导。3、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设施用地、

12、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规划。4、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对园林绿地的总体和分期目标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市域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构架和结构。5、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包括景观系统结构、城市景观分区、城市景观节点等。6、中心城区交通系统规划中心城区交通系统规划包括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交通出行结构、机动车拥有量、道路系统分类及控制参数、规划道路指标、城市交叉口、重要桥梁、公共交通、物流、交通设施规划。7、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供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环卫规划。8、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规划规划包括抗震、消防、防洪、人

13、防、生命线工程规划。9、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包括:保护内容、保护重点、保护与控制的范围和要求,海西田园风光保护等内容。10、城市特色规划通过塑造城市精神、发展特色产业、营造山水格局、传承历史人文对城市特色进行引导。11、近期建设规划强化主城核心功能,拓展规模及辐射范围。加快下关城区的整合、改造和更新,提升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和管理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满江、海东、凤仪的开发建设,争取在2015年形成完善的产业功能。12、城市远景规划在滇西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加强城市、重点中心镇、开发区、工业小区之间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实现整体联动发展,形成分工严密、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的滇西经济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